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周京朝

唐县中医医院  河北  保定  072350

【摘要】:目的: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方法: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1-2021.12月,纳入(82)例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前来我院就诊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1)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总结与探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49%,与研究组的97.56%相比较低,差异明显,(P<0.01)。结论: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针刺;痛泻逍遥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前来我院就诊病人有所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案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但我科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则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为了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在下文中进行对照与探究。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1-2021.12月,纳入(82)例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前来我院就诊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1)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4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男与女病人分别为(20)与(21)例,年龄在(35)-(5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5.56)岁。研究组(4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男与女病人分别为(21)与(20)例,年龄在(36)-(5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5.61)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值>0.05。

1.2方法

常规组所采用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即为予匹维溴铵片治疗,口服用药,每天3次,每次50mg,(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则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具体如下:针刺方式如下:选择双侧天枢穴、神庭穴、百会穴、足三里穴、上巨墟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对穴位进行消毒,使用针灸针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得起以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天进行(1)次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痛泻逍遥方组方如下:白术(15)g、白芍(30)g、柴胡(10)g、云苓(15)g、当归(10)g、薏苡仁(30)g、桔梗(10)g、防风(5)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取汁液服用,每天服用(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结果。治疗有效:采用显著、显效、无效表述,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以显著表述,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以有效表述,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以无效表述。统计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常规组:(41)例病人,经统计治疗结果为显著(22)例、显效(11)例、无效(8)例,有效率33/41(80.49%);研究组:(41)例病人,经统计治疗结果为显著(31)例、显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40/41(97.56%)。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49%,与研究组的97.56%相比较低,差异明显,(P<0.01)。

3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前来我院就诊病人有所增加。肠易激综合征是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的症状,在焦虑,紧张,以及饮食不当等诱因下发生这些症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匹维溴铵片是常用治疗药物之一,此药物属于胃肠道高选择性 L 型钙通道阻滞剂。经口服用药后,能够选择性的作用在病人肠平滑肌细胞,对于钙离子内流可起到抑制的作用,进而降低乙酰胆碱过度释放,从而有效的防止肠道过度收缩,达到解痉、止泻的作用。虽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匹维溴铵片治疗后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作用不太理想。而我科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则采用中医针灸与汤剂治疗方案。针灸属于中医常用治疗方案,经针刺百会可起到升阳止泻作用,针刺三阴交可达到通肾脏、脾脏以及肝脏的作用;而足三里则可调理脾胃;太冲穴位则可起到疏肝行气的作用;天枢穴位可起到理气、健脾、缓泻、止痛的作用。上述穴位共奏疏肝健脾的作用。 痛泻逍遥方中的白术则可起到健脾、补土虚的作用;柴胡则可起到缓解肝气的作用;白芍则可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薏苡仁等药物可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当归则可起到养血、柔肝的作用;防风则可起到散肝、舒脾的作用;桔梗则可起到宣通、肺气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张龙基,万惠萍,等. 葛根芩连汤灌肠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2):32-34.

DOI:10.3969/j.issn.1000-1174.2020.02.014.

[2]沙碧源,张丽荣,罗婷婷.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39例临床观察[J]. 中国药业,2017,26(22):44-46.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17.22.015.

[3]孙枚.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 系统医学,2017,2(22):128-130. 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17.22.128.

[4]谢书俊. 联用疏肝运脾汤和针灸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效果研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5):177-179.

DOI:10.3969/j.issn.2095-7629.2018.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