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干病房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心理护理对老干病房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杨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干病房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在让患者称心的同时还能使得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病症,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走高,患者基本上都会有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若是救治不及时的话,晕厥、暂时性休克的几率就会大大升高,大大拉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准[1]。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50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85~95岁,平均(73.45±6.12)岁,病程2~8年,平均(4.15±0.45)年;对照组共50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85~94岁,平均 (76.58±3.58)岁,病程3~9年,平均(4.57±0.64)年。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1)用通俗的语言、亲切的态度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医治手段等,先让患者对疾病能有个正确的认知。(2)冠心病的医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不免对在内心堆积较多的抑郁、消极等负性情绪,因而,护理人员在平时要多和患者谈一些其感兴趣的话题,并在和患者的交谈过程中及时的察觉到患者负性情绪的波动,慢慢的引导患者对自己宣泄出患病以来的各种不快,让其释放出各种身心压力,进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并多给患者讲一些之前成功康复的例子,让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进而与医护人员做好完美的配合。(3)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床单被套换成浅色系的,并在病房的窗台处多摆放几盆绿植,让患者能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给患者安排合理的餐食,让患者多吃低油腻、低盐、高纤维、易消化的禽蛋食物,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便秘的几率,还要让患者多吃香蕉、芹菜等食物。

1.3观察指标

制定患者满意度表格,在患者医治后进行填写,患者满意度表格中共设定 20 道问题以及对应选项 ,每道问题设定 5 分,总分 100 分。

评估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均选自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两个表共包括4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症状的出现情况分为4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情绪评分

观察组的忧郁、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前SAS评分

干预前SDS评分

干预后SAS评分

干预后SDS评分

观察组

50

58.22±3.31

60.67±3.56

40.48±2.49

44.61±2.48

对照组

50

58.19±3.72

61.68±3.71

52.77±3.17

53.82±3.45

t

-

16.231

15.589

10.895

13.904

P

-

0.020

0.023

0.013

0.01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50

20(40.00)

13(26.00)

17(34.00)

33(66.00)

观察组

50

30(60.00)

19(38.00)

1(2.00)

59(98.00)

X2

-

9.573

10.269

13.903

12.046

P

-

0.007

0.009

0.011

0.014

3.讨论

冠心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升高的态势,该病是一个长期的医治过程,患者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之下,不免会有烦闷、焦躁等负性情绪积压在心,这种不良心态肯定会使得医治的疗效有所减弱;另外,长期的医治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繁重的累赘[2]

常规护理将重心都放在患者病情的控制之上,却忽视了患者的身心需求,这样一来,患者的依从配合度就较低,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心理护理以其贴心、周到的护理服务广受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和认可,其临床使用率也在不断升高。在心理护理之下,护理人员会细心且耐心的告诉患者疾病的相干知识,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在平常也会多和患者交谈,在患者想找人倾诉时,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尽可能的让患者放松自己紧绷的身心,进而以最佳的心态来面对后续的医治;另外,通过饮食护理,既能让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补充,又能让患者慢慢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5]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能在有效的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让患者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是一种高品质的、科学的护理方式,值得推行运用

参考文献

[1]高明晓,王晓宁,闫伟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J].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66(002):434-436.

[2]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9,17(13):118-119.

[3]赵花梅.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04(22):123-124.

[4]何霞.综合心理干预对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9,12(002):74-76.

[5]李小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9(002):115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