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樊炜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手术病人100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生理状态、负面情绪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与正常对照组16.00%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的心理护理能使病人的生理状态得到稳定,并能调整病人的消极情绪;在临床上,可以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不管手术的大小,手术的压力都很大,病人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对术前、手术、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了护理工作的中心。所以,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可以激发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最佳状态,并顺利地渡过手术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促进病人的恢复。这几年。我院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选择某医院手术病人100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要求,没有凝血功能障碍;(2)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3)签署知情同意书;(4)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注:(1)有精神病、有智力缺陷;(2)合并肝肾等器官的严重损害;(3)患者的遵从性较差;(4)缺乏临床数据。对照组:18~60岁(40.25±3.57)岁,其中2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观察组:18~60岁(40.02±3.61)岁,其中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术前与病人进行沟通,并分发健康教育手册,并引导病人进行相应的体检;加强术前的准备,并引导病人进行放松锻炼,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意识,促进病人的恢复。

(1)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护士应该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讲解,消除病人的怀疑,纠正病人的误解;增加病人的合作依从,增加病人的自信心。同时,由于担心手术的结果,一些病人会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护士应对病人做出客观的解释,纠正病人的错误认识,对病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引导病人的消极情绪;让病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病情。(2)术中的心理护理: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对病人进行亲切的问候和安慰,减轻病人的恐惧和陌生感,使病人在手术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要密切监控,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要进行安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后的心理治疗:病人麻醉醒来后,护士要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通知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将有关的注意事项告诉病人;通过对病人的有效治疗,可以促进病人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状态、负面情绪和并发症。(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状态;(2)消极情感:以自我评估的抑郁水平,(3)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对其焦虑水平进行评估,总得分100,得分越低,消极情绪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在专业软件SPSS22.0中录入本文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以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手术前2h、麻醉前两组患者生理状态变化

观察组麻醉前HR、SBP、DBP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病人主动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病人和医生的期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手术之前,患者会出现紧张、不安等心理问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让患者感觉到被关怀,手术患者获得了一定的安全感,心情也会变得比较稳定,心情也会变得愉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做好一系列的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准备。手术室里的护士,也要负责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全程护理,使病人对手术室护士产生依赖性,从而建立起一种信任。再者,持续的进修与提升,为病人提供安全保障,提升个人品质,同时培育优良的医德;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外科护理人员与手术病人沟通、安抚、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改善病人的健康;维持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总之,无论是手术的过程,还是病人的情况,手术室的护士都要做好心理疏导,用温柔的话语来缓解病人的痛苦。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既可以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又可以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

另外,手术室护士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对病人进行有效的鼓励、支持、安慰,在与病人沟通时,要用幽默的语言、温和的态度、优雅的态度来有效地缓解病人的情绪。在需要的时候,护士需要对病人做出积极的反应,让病人感觉到被尊重,从而有效的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高效地进行治疗;外科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对病人的护理中要做到人性化。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在麻醉前HR、SBP、DBP均较正常组低,P<0.05;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

4结论

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护士要在手术中做到与医生的配合,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用温馨的话语和非语言来温暖病人的心灵,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缓解他们的痛苦,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心、理解、心理上的满足,帮助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晓姣.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2,22(03):206-207.

[2]钱华玲.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57.

[3]顾春梅.手术室护士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3):131+175.

[4]李红慧.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98-99.

[5]张磊.手术室护士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4):146+148.

[6]陈虹屹.手术室护士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1):180.

[7]孔岩.手术室专科护士对造口旁疝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D].山东大学,2014.

[8]苏爱建.心理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7):1056-1058.

[9]闫军青,丁芬,刘竹青,李芳芳,祝英年.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42(11):1319-1320.

[10].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2012:869-870.

[11]姚林瑛.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0-71.

[12]梁晓波.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心理特征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D].天津医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