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超声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多模态超声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朱春玲,2孙红波,1付莹1王晶波,1王云霞

1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2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下肢瘫痪患者予以选取,设置为研究组,样本共计30例,纳入时间起始于2021.3,终止于2022.3,对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予以选取,设置为参照组,样本共计30例,对研究组患者患侧及参照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同一部位行多模态超声成像检查,观察和比较组间静息状态下腓肠肌超声参数。结果:静息状态下,研究组患侧SWV(3.72±0.81)m/s、PA(14.96±3.11)°相比参照组要高(P<0.05)。研究组患侧FL(43.14±3.21)mm、MT(12.14±2.06)mm、SMI(6.24±2.28)%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检查能够为其提供客观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多模态超声成像;腓肠肌痉挛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负性影响[1]。腓肠肌痉挛为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残疾。目前,临床上常采取改良Ashworth量表对痉挛程度进行评估,但该量表评定的主观性较强,可靠性欠佳[2]。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行性发展,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包括剪切波弹性成像、二维灰阶超声成像、高频超声成像等,其能够将人体肌肉形态结构、组织系统信息充分展现出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视化信息,在腓肠肌痉挛评估中有一定可靠性。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下肢瘫痪患者予以选取,设置为研究组,样本共计30例,纳入时间起始于2021.3,终止于2022.3,对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予以选取,设置为参照组,样本共计30例,其中研究组(30例)男53.33%(16/30),女46.67%(14/30),年龄阈值在55-71岁,均值(63.02±3.21)岁。参照组(30例)男56.67%(17/30),女43.33%(13/30),年龄阈值在56-71岁,均值(63.52±3.72)岁。组间一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多模态超声成像检查,使用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指导受试者采取正确体位,如俯卧位,并指导其将双足伸出床沿,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将双侧小腿完全裸露,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叮嘱受试者抗阻踝跖,促使腓肠肌轮廓充分显现,并进行定位标记,将耦合剂厚涂于检测部位,以垂直的角度将探头置于受试者皮肤标记部位,获得矢状面扫描图像。

二维灰阶超声定位,获取肌纤维回声图像,观察与记录PA、MT、FL。将检测模式转为SWE,获取肌肉组织弹性图。更换24高频探头,并启动AMI模式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组间所纳入对象的SWV(剪切波速度)指标检测水平、PA(羽状角)、指标检测水平FL(肌纤维长度)指标检测水平、MT(肌肉厚度)指标检测水平、SMI(血流信号值)指标检测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用spss20.0,计数资料:n(%),由x²检验,计量资料:(±s),由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侧除SWV、PA相对较高外,其余检测纳入指标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静息状态下腓肠肌超声参数对比(

组别

n

SWV(m/s)

PA(°)

FL(mm)

MT(mm)

SMI(%)

研究组

30

3.72±0.81

14.96±3.11

43.14±3.21

12.14±2.06

6.24±2.28

参照组

30

2.61±0.36

13.02±3.12

48.06±2.17

13.98±2.59

7.69±2.04

t

--

6.859

2.412

6.955

3.045

2.596

P

--

0.000

0.019

0.000

0.004

0.012

3讨论

脑卒中是指患者脑血管受原发疾病、年龄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意外阻塞、破损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其会导致坏死脑组织所对应相关躯体功能发生异常[3]。痉挛是指患者上运动神经元受脑卒中等因素影响受损,导致脊髓牵张反射调控区域的肌张力增加。在脑卒中后并发症中痉挛性瘫痪较为常见,该疾病会对患者肌肉功能、肢体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明确肌痉挛程度并予以患者相应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静息状态下腓肠肌超声参数对比,研究组患侧除SWV、PA相对较高外,其余各检测纳入指标均较低(P<0.05),由此说明,多模态超声成像能够将患者肌肉功能、痉挛程度展现出来,为临床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原因分析为:二维灰阶超声能够对人体肌肉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区分,可借助FL、MT等参数对受试者肌张力进行客观评价。FL与肌节数有较高相关性,是决定肌肉短缩幅度与速度的重要因素。SWE能够对肌肉力学特性进行评估,且具有无创性,其通过获取受试者肌肉组织内SWV,并对其进行图像转换,形成彩色弹性图,可将肌肉组织硬度直观的展现出来。SMI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将检测部位的血流分布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包括细微低速血流。由此,多模态超声成像能够通过客观分析肌肉组织弹性、血流动力学、硬度等对其痉挛程度进行评估。

综上,将多模态超声成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可呈现组织特点,能够为临床评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成倩倩, 李军, 黄慧,等. 多模态血管超声成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J]. 淮海医药, 2021, 39(5):458-460,465.

[2]李娟, 黄文琪, 祁冬,等. 多模态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 27(9):1138-1141.

[3]赵新光, 苗红, 马茜,等. 多模态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