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齐振贤

古交西山医院 山西 太原   0302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集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前来我院儿科就诊治疗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合本次护理计划分配为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各组为53例,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CSS、ADL评分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并将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7.00±1.10)d、发热消失时间(6.40±1.50)d、肺音消失时间(8.00±1.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10±1.10)d及CSS(7.57±2.64)分、ADL(85.26±3.93)分评分均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49±3.74)d,护理质量评分为(92.26±3.5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26±2.51)分,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之间对比数据显示,两组在护理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对比,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各项心理健康程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数据显示,两组护理后各项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减少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并可以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实施效果

引言

时代的加速发展,个性化护理引领新一代医疗护理的强化革新,其医疗保健功能正在日益提高,对于护理工作要求也在逐渐升高,尤其是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也是在不断要求提升中。儿科护理的群体为儿童及婴幼儿,因此个性化护理的应用较为重要。为了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护患满意度,本文收集本院患儿106例,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患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合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参照组(n=53)、观察组(n=53),其中参照组男童33例,女童20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0±3.20)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20±1.10)个月;观察组男童30例、女童23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20±2.10)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30±1.20)个月;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使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36个月。③患者家属同意试验,并签订试验许可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者、小儿麻痹。②研究者认为其他不适合纳入试验的疾病或各项要求。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础性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将两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儿病情,指导用药、饮食等,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研究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1)候诊时护理。刚入院后,向患儿家长以及年龄较大的患儿介绍诊疗基本情况,减少其陌生感,主动与患儿接触,通过简单的语言及肢体交流来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在候诊时与患儿一起做游戏,给患儿讲故事,拉近与患儿情感距离。(2)环境管理。为患儿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与家长一起布置病房,在患儿能够看见的地方张贴卡通图片,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患儿,可在其床头摆放一些玩具,较大的患儿可以提供一些书画,病房墙壁尽量用粉色或其他浅色调来装饰,缓解其白色病房的恐惧。(3)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患儿进入病房后,通过派发宣传册、视频等形式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能够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住院期间为其制定健康计划;患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应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先做通患儿家长的工作,在与家长一同对患儿进行疏导,护理人员可通过扮演姐姐、朋友等多种角色,为患儿提供温情服务,给其带来良好的感觉,与患儿交流时要表现得体贴入微,多给予抚摸式关怀和精神激励,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3评定标准

调查患儿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检查显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治疗总有效率包含显效和有效。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包含非常满意和满意。

2结果

(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CSS、ADL评分情况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7.00±1.10)d、发热消失时间(6.40±1.50)d、肺音消失时间(8.00±1.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10±1.10)d及CSS(7.57±2.64)分、ADL(85.26±3.93)分均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2)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49±3.74)d,护理质量评分为(92.26±3.5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26±2.51)分,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3)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对比显示,两组在护理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对比,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各项心理健康程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数据显示,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此时期患儿身体脆弱,易受各种细菌感染,若不加强护理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产生生命危险。不仅如此,新生儿败血症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因此,该疾病须及早预防、治疗和护理。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儿以及家属的需求提供专业的一对一的护理服务,由于每个患儿的患病情况不同,普通的常规护理不具有针对性,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尊重患者,重视患者的心理,关爱患者,处处体现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关心。同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对突发情况能及时应对,减少患儿感染,加速患儿的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大大提高,高达97.78%,远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说明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护理中,治疗效果显著,挽救了更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生命,能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为家庭带去幸福。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后,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医院医患关系良好,基本未出现纠纷。

4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减少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并可以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车小芹.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26):161-162.

[2]柯明珠.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儿科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2(29):156-157.

[3]邓玉秀.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2(9):48-49.

作者简介:齐振贤,1987.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2014年1月毕业于山西省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历,主管护师职称;现在古交西山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