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于涛

北大荒集团九三医院 黑龙江黑河161441

[摘要] 目的:分析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当中,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对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价值。法:在2021年02月-2022年07月研究时间段,研究样本为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数组分层分组,纳入参考组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统计对比纳入人员的:(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后,纳入人员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有积极改善趋势,但试验组对比于参考组,患者研究数值改善意义更积极(P<0.05)。将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环节当中,可及时对患者多项临床指标有所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改善预后状态,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临床推广应用积极性。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民众膳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使得老年人群自身机体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而钙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时,可引起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治疗当中,作为常见骨科病症,当患者出现该疾病后,极易引起患者出现机体疼痛感以及降低患者生活品质,因此,手术作为该病症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化,对此,应及时探究高效治疗手段,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21年02月-2022年07月研究时间段,研究样本为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数组分层分组,纳入参考组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

参考组纳入人员当中,男患者人数占比共计17例(17/30、56.67%),女患者人数占比共计13例(13/30、43.33%),年龄抽取时,所涉范畴为59~78岁之间,经过计算环节,平均值求值为(68.55±0.22)岁;试验组纳入人员当中,男患者人数占比共计15例(15/30、50.00%),女患者人数占比共计15例(15/30、50.00%),年龄抽取时,所涉范畴为60~78岁之间,经过计算环节,平均值求值为(68.76±0.17)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1.2 研究方法

参考组:手术治疗时,开展常规麻醉、消毒、铺巾工作,在患者棘突旁注入肾上腺素等渗盐水,体内固定时使用椎弓根钉棒,指导患者采用仰卧治疗体位,悬空胸腹部,以病灶作为手术治疗中心,将两椎旁肌肉进行剥离后,通过C型臂X光机将伤椎进行固定,并将椎弓根内螺钉置入患者病灶当中。同时,连通连接杆,固定螺帽,撑开复位,复位状况满意后,固定另一端螺帽,完成手术。

试验组:指导患者采取仰卧治疗体位,全麻后通过C型臂X光机进行监控操作,沿患者病椎单侧椎弓根外穿刺进入机体,对C型臂X光机进行调整后,通过术前正位片对患者伤椎椎弓根位置进行确定,消毒铺巾后,将穿刺针针尖以200度为进针点,穿刺进入伤椎,并将球囊经套管植入伤椎体内部,并用压力注射器注入6毫升造影剂,等待造影剂充盈满意后,回吸造影剂退出球囊,并在透视状态下,将骨水泥置入伤锥后,等待弥漫分布至椎体后缘,拔针包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纳入人员的:(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格式均统一为[IMG_267,(n,%)],计算软件采用SPSS28.0进行数据统计;由T值、X2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试验组临床指标如下:伤椎前缘高度(91.26±6.84)%、伤椎后缘高度(97.78±4.55)%、Cobb角(2.38±0.20)°;施行手术治疗干预后,对比于参考组,试验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状态优化价值显著。

表1 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伤椎前缘高度(%)

伤椎后缘高度(%)

Cobb角(°)

参考组

30

85.33±3.78

89.26±3.09

4.32±1.75

试验组

30

91.26±6.84

97.78±4.55

2.38±0.20

T

--

4.16

8.48

6.03

P

--

0.00

0.00

0.00

2.2并发症发生几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0%,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开展手术治疗干预后,较参考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效果理想。

表2 并发症发生几率(n,%)

组别

n

血管栓塞

深静脉栓塞

创口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发生率(%)

参考组

30

2/30(6.67)

0/30(0.00)

1/30(3.33)

2/30(6.67)

16.67

试验组

30

0/30(0.00)

0/30(0.00)

0/30(0.00)

0/30(0.00)

0.00

--

--

--

--

--

5.45

P

--

--

--

--

--

0.02

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老年人口数量有所上升,而老年人群由于自身骨质疏松,极易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绝经期女性当中。当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易导致脊柱不稳,且腰背部严重疼痛,降低患者生活品质[1]。而在患者治疗当中,实施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同时,还可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应当及时在患者治疗当中,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

    数据分析,对比于参考组,经过治疗干预,试验组各项研究数据改善积极。目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当中,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该手术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溶骨型转移瘤等病症治疗当中[2]。通过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当中,运用该治疗方法,效果较为理想,但患者在接受该手术治疗时,应当保障自身机体质量较好,无明显钙化及骨化,椎体完整度较好。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法相对比,可发挥机体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等临床优点,因此,可帮助患者椎体高度有所恢复,且改善脊柱后突畸形等问题,有利于患者预后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运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具备安全高效、操作便捷等临床优势,可帮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优化生活品质,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从亚.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系统医学,2019,4(23):95-97.

[2] 汪鑫,温伟.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0):24-25.

[3] 韩炯,梁泉.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临床研究,2022,30(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