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未来发展关键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零碳园区未来发展关键浅析

曹西良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自2021年10月,首个零碳产业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落地以来,以“零碳”为主题产业园建设成为风尚,零碳产业园迎来政策东风,今年以来,陆续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出台了有关零碳产业园区的政策文件。智慧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本文通过对零碳智慧园区未来发展关键浅析,展望未来零碳智慧园区的发展内涵,希望能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零碳;智慧园区;政策;生态;应用;整体;智慧;

1.现状概述

随着零碳概念大火,以此为主题的智慧园区建设已成新风尚,从地方政府到能源企业热情高涨,纷纷大方定政策、出投资。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 碳中和”理念。零碳智慧园区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同时,需要通过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碳要素智慧化管理,以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需要明确目标愿景和建设思路,构建零碳转型的能力保障,并依托关键技术和要素支撑,依据行之有效的路径持续推进。而作为“零碳”战略的先行者,零碳智慧园区则需要在相关机制体制环境尚未完善、框架和建设路径尚不清晰、相关技术条件仍不成熟的前提下,掌握好经济增长与碳约束之间的平衡,逐步探索“零碳”战略实践落地的现实路径。

2、发展分析

2.1从政策单点布局到机制环境日益完备演进

自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码,从国家到地方纷纷跟进细化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有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及国务院相关机构均针对“双碳”发布政策,机制环境持续日益完善。目前,我国相关部委均已就未来减排工作作出安排,方向较为明确,其中发改委提出从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以及生态碳汇六大发力领域,为“双碳”工作作出了总体布局,可视为统领性安排。通过对各部委已发布的和在编的政策来看,能源和工业领域是政策主体和重点关注对象,能源部门能源转型以及工业部门钢铁减压的目标均十分明确。除了对能源和工业部门的直接调控之外,金融、生态、科技等领域也将成为主要发力方向,相关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为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坚实保障。在金融领域,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绿色债券发行量、绿色信贷存量全球领先,未来绿色金融体系以及绿色低碳市场的相关财税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在科技领域,科技部将加大碳减排科技攻关。在生态领域,中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通过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加快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制定减排政策和各类主体采取减排行动提供依据。

2.2零碳将从被动向主动生态演进

随着零碳机制环境逐渐建立,零碳氛围开始形成,城市、园区、企业、居民将从零碳建设中获得有效激励,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推进,在政府的引导下,合力共建低碳社会。政府作为低碳制度的供给者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者,积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统筹制定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保障“双碳” 工作稳妥推进。行业企业发挥实施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聚焦“双碳”目标,构建节约高效的社会用能模式,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社会民众自觉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2021年7月,首届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上,部委智库及央企、地方政府共同发起“百城千企零碳行动”,共建高水平零碳企业、零碳智慧园区、零碳产业集群和零碳城市。未来,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整体实施、持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双碳”建设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2.3零碳将将向生产生活应用演进

碳账户、碳金融、碳信用、碳普惠等类型服务逐步落地,并沿场景深度整合为实践方案,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灵活方案+服务包,通过产品类型产品形式的不断丰富创新,全方位服务于生产生活生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系统性支持。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化运行,碳账户机制先行建立,通过明确各相关主体在减碳方面的责任,实现减碳责任分解落地,推动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背景下,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碳账户体系,例如工业碳账户、农业碳中和账户、个人碳账户三大体系碳账户以及银行机构碳账户、银行员工碳账户、企业客户碳账户、个人碳账户四大领域碳账户等不同碳账户体系,以推动工业、企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个人碳账户体系基础上,个人碳账户建设将逐步深化,业务场景也将持续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例如用电用水、交通碳排、公益活动等,同时碳账户积分还将与银行贷款评级、个人碳信用等相结合,助力打造绿色信用体系。相应的,政府也将引导金融机构基于碳排放信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对低碳、减碳、脱碳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双碳”工作向更深和更高层次迈进赋予动能。

2.4零碳将从局部向整体演进

全国范围内,各类特色突出差异化的零碳智慧园区实践不断落地,动态中优化经验总结,形成标杆模式,并全国范围内扩散推广。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园区将“双碳”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双碳”工作方案和实施路径,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示范园区先于全社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全面碳中和。这表明,以 生态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精准抓手之一,开始探索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发挥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自“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以来,我国多地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经验模式和创新路径。例如广东作为全国低碳试点省,因地制宜开展零碳排放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城市、城镇、园区、社区、企业、产品等多层次的试点示范体系。伴随政策、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驱动力不断加强,未来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进程将持续加快,深化落地应用。

2.5零碳赋能管理向智慧应用演进

随着能源大数据中心不断建成投运,经济社会主要运行指标、碳排放量、气象等相关数据加快集成融合,逐步支撑“双碳”智慧研判及自主优化,助力政府科学决策、企业精益管理以及服务民众智慧用能。在供给侧,通过对发电及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集聚分析,能够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控制与管理电厂、机组和设备的碳排放量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并进一步基于数据开展损失电量细化分析,实现运行优化、智能监盘, 提高发电效率。在需求侧,企业或园区等借助智能设备,实时掌握生产运营各环节碳排数据并进行碳排数据分析,识别全产业链范围内的减排机会,并制定相应运营优化举措,在减少碳排的同时实现精益运营。此外,通过对各区域、各行业乃至各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测算及动态监测,实现碳足迹追踪、  管控,有助于政府及监管机构等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碳中和发展进程,辅助政府治理、科学决策、高效规划制定。在此基础上构建碳中和综合评估模型,进行碳排放与碳达峰趋势分析,实现对分领域、分区域、分行业等碳达峰进程的数智化研判分析,支撑政府精准管控。

参考文献:

[1] 2021年德勤与华为联合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