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李彩虹

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人民政府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资兴  423400 

摘要: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需求比较适应、规模大、水平较高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基础性的关键作用。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协同整合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关键词: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策略

1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1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提升

从新一轮医改至今,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卫生资源区域分布的差距逐渐缩小,居民能够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得质优、高效的卫生医疗服务。

1.2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配置更加趋于合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民营医院、诊所等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个体在数量、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是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补充。

1.3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增加,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

2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策略

2.1深入推进以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综合医改。构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一家人、一本账”,在人员、财务、医保方面统一集中管理,明确成员单位功能任务,在此基础上统一分配收入,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模式试点,避免“一刀切”,把提升基层能力纳入医共体绩效考核标准框架,与财政补助、医保基金支付、负责人聘任、绩效工资总量等相衔接。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服务“一盘棋”,牵头医疗机构承担急危重患者救治,乡镇卫生院具备至少开展二级手术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加大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三是适度照顾中西部历史欠账多、财力不足等情况,将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重新纳入中央投资支持范围。四是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提高并动态调整编制标准,控制空编率在5%以内,避免长期空编和有编不用,探索实行医共体编制总额管理,允许内部调配使用。

2.2夯实政府责任

防治结合、健康管理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是地方政府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责任和担当。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强化,在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深度挖掘制度层面的弊端,在财政投入、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各级政府应当把保障人民健康考虑到各种政策的制定中,加强对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学习新思想,推动新工作格局的形成。

2.3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落实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主动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与影响,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沉;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构建体系完整、协同整合、运行高效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连续可及、综合协调的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完善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实现防治结合。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日益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2.4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全面实行“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机制,将本级人才的组织人事关系归口上一级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将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比例提高至40%以上。二是完善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建立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动态核定和增长机制,逐步实现相同年资、职称的医务人员县乡同酬;拓宽村医增收渠道,探索设置农村养老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并由村医兼任。三是支持和引导未纳入编制管理的村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地方财政根据工作年限给予参保补贴,标准等同于乡镇卫生院在编职工,因年龄等原因不能参保的,由地方保障其合理养老待遇。

2.5推广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在很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开展,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把居民医疗和日常健康管理结合起来,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职能,建立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共同体,加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政府办医体制。在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共同体内,推行工作人员统一调配制度,实行全员轮岗制度(要求员工在乡镇、偏远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时间年限),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逐步健全完善的积极薪酬分配机制。制订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双向转诊办法,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推动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卫生健康服务,构建预防、医疗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增加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

2.6加快改革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相关政策

一是推动各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允许统筹使用,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二是适度加大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并动态调增,增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推动医共体内各级机构用药目录保持一致,保障基层基本用药;赋权医共体根据服务需求统一配备药品。三是加大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医保支付对医共体实行按服务人头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资金总额限制;加快实行基层首诊制度,除急诊等特殊情况外,对不经基层首诊的情况降低报销比例,扩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差距。

2.7加快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在快速推进。相对全国来说,中西部乡镇大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应从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加快全国乡镇基层卫生机构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基层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提升乡镇、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开展远程医疗的能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对偏远乡镇地区的覆盖。推动乡镇、社区居民全员健康管理信息化,建立全国联网的居民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健康宣传,普及健康知识。

结论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应从人民的基本健康服务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健康需求层次的持续动态变化,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本,在大健康观的引导下,做到以基层为重,提高健康公平可及,强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和分配的政策持续性,实施健康宣传行动。同时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和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配合,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不断提高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促进卫生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竺.中国卫生改革发展与健康国家战略[J].中华医学杂志,2014,(27).

[2]郑英,李力,张璐.全民健康覆盖: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其对埃塞俄比亚的启示[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