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钟益芳

武平县妇幼保健院 福建武平 364300  科室:药剂科

【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麻醉精神类药品;处方登记;处方编号;不合格处方;不良反应

麻醉精神药品在临床实际应用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医疗价值,但是,如果上述两类药品的使用方法不当,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对患者本身、公众健康、社会利益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2]。本文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照组中使用麻醉药品者55例,使用精神类药品者15例;年龄16-50岁,平均(35.1±6.9)岁;观察组中使用麻醉药品者51例,使用精神类药品者19例;年龄16-48岁,平均(33.8±7.0)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① 处方审核管理:相关人员需要首先对处方的基本信息进行逐一的严格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处方开具日期、患者姓名、年龄、病历号、诊断、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目多个项目,并确认有主治医师的签字。然后需要再次对处方开具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判断处方当中所涉及的用药,与患者的诊断是否相符合,确定处方当中所涉及药品的剂型、用量正确,判断处方当中是否存在多种药物重复使用、配伍禁忌等不合理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需要第一时间与开具处方的有关医生进行沟通,确保相关药师与临床医师进行双向无障碍沟通,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纠正,从而保证处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确定上述问题无误后,相关药师需要在处方上签字。对于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则必须在每次用药前重新开具医嘱,用药量为一天。如果是治疗结束的出院患者,缓释片剂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不能够超过一个星期,速释片剂类药物的用量不能够超过三天。② 处方登记管理:由专门的药师负责,对每一份麻醉精神类药品的处方进行准确的登记处理,需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处方内容、调配人、复核人等相关内容。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自动生成相关的表格,对各项信息进行登记,对登记错误、缺漏项情况要进行反复的核对检查,从而确定登记的内容正确,最后进行保存。③ 处方编号管理:制定一套与我院麻醉精神类药品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合的编号系统,编号是由数字组成,依次包括处方生成时间、药品名称代码、处方序号。

1.3 观察指标

(1)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2)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3)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以我院自拟的问卷(100分),对满意度实施不记名打分调查,<60分不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80分满意。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处理,P<0.05时,可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s)表示。

2 结果

2.1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70

13(18.57)

34(48.57)

23(32.86)

57(81.43)

观察组

70

4(5.71)

25(35.72)

41(58.57)

66(94.2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

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n(%)]

组别

例数(n)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纠纷事件

对照组

70

9(12.86)

5(7.14)

7(10.00)

观察组

70

2(2.86)

1(1.43)

1(1.43)

X2值

4.483

4.325

4.417

P值

<0.05

<0.05

<0.05

2.3 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

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3。

表3  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d)

组别

例数(n)

治疗总时间

用药时间

对照组

70

12.06±1.75

7.37±0.68

观察组

70

6.38±1.04

3.19±0.23

t值

7.697

4.834

P值

<0.05

<0.05

3 讨论

在医疗机构当中,着重加强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可以使疼痛患者正常治疗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还能够保证麻醉精神药品应用和获取渠道合法[3]。对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处方进行严格的登记,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杜绝麻醉精神类药品滥用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适宜性、安全性、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防止该类药品流入到非法渠道当中[4、5]。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以说明,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志立,唐捷,王丽,等. 处方点评在促进合理用药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2(5):1531-1534.

[2] 赵晓先,高云燕.浅谈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1):210,213.

[3] 杨孝来,贺成山,薛虎,等. 2012 年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肿瘤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35-338.

[4] 上官可可,王国栋,李嘉盈,等.通过放心药房建设专项检查加强住院药房麻醉精神药品管理[J].天津药学,2016,28(3):76-78.

[5] 陈雪梅,王国栋,李嘉盈,等.通过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J].天津药学,2015,27(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