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脏理气”推拿法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调脏理气”推拿法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张静   ,谈太鹏通讯作者, ,曲龙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张静:女,生于1983.08.12,汉族,籍贯:吉林辽源,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病

摘要目的观察“调脏理气”推拿法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2月,4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治疗组联合“调脏理气”推拿法,分析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较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较高(P<0.05)。结论“调脏理气”推拿法对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调脏理气”推拿法;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致死率随时间逐渐递增,至2020年患病率升至第5位,死亡率升至第3位[1]。炎症是慢阻肺进展的核心机制,炎症作用下可导致肺结构性变化、肺实质破坏。古代对其症状的论述很多,如肺胀喘满、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等,中医学认为慢阻肺系疾患日久,迁延失治,肺、脾、肾俱虚,标在痰浊、血瘀互结,六淫外邪侵袭。推拿治疗脏腑疾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依据,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本研究就“调脏理气”推拿法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的临床效果作具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4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5~71(61.10±1.34)岁;治疗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8~70(61.13±1.3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1)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2)分期为稳定期。排除标准:(1)伴发支气管扩张、肺栓塞;(2)合并内分泌代谢系统严重疾病;(3)伴有精神异常、认知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药物选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法国),H20150323),50ug/次,2次/d。治疗组联合“调脏理气”推拿法,(1)头面部推拿。开天门、推坎宫各1min,揉双侧太阳穴、双侧迎香穴各1min。(2)颈部推拿。推揉胸锁乳突肌,放松前中斜角肌各2min。(3)胸腹部手法。点按天突穴、揉按膻中穴各30s,揉按肋间隙,放松肋间肌3min,指震中脘穴30s。(4)上肢穴位。揉按曲泽穴、内关穴、合谷穴各15s。(5)下肢穴位。揉按血海、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穴各15s。(6)点按双侧背俞穴,每穴30s。1次/d,14d为 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

    (2)治疗前后生命质量。通过圣乔治问卷(SGRQ)评估,包括活动受限、疾病症状、疾病影响3个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低,生命质量高[2]

1.4 数据统计分析

SPSS24.0。通过χ²、t值验证%、4352626431413821011002±s表示的计数、计量资料,P<0.05为检验标准。

2.实验结果

2.1  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较高(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组别

n

FEV1(L)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1

0.82±0.12

1.57±0.39

43.48±8.18

61.90±8.56

对照组

21

0.80±0.15

1.30±0.33

43.43±8.30

52.88±8.57

t

0.477

2.422

0.020

3.413

P

0.636

0.020

0.984

0.002

2.2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较高(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对比

组别

n

活动受限

疾病症状

疾病影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1

67.79±8.14

45.67±8.35

55.55±7.36

35.00±7.82

61.20±10.43

51.19±10.21

对照组

21

67.68±8.11

56.67±8.23

55.52±7.32

41.16±7.29

61.16±10.28

57.87±10.33

t

0.044

4.300

0.013

2.640

0.013

2.108

P

0.965

<0.001

0.990

0.012

0.990

0.041

3.讨论

慢阻肺临床表现为憋闷、咳嗽、咳痰,归为祖国医学“肺胀”范畴,病理因素以痰、瘀为标实,肺、脾、肾功能失调为本虚,从而引发“咳”“痰”“喘”等症状。由此可知,本虚标实是慢阻肺的病机特点。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早在公元初就有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目的是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对各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发挥积极作用

[3]。“调脏理气”推拿法以机体上下肢、颈部、胸椎部各穴位实施按摩,点按肺俞穴可补益肺气,配合其他具有温阳解表效果的穴位可发挥温肾通阳、祛寒化痰的功效[4]。揉按肋间隙,放松肋间肌可发挥调理脾胃及宽胸理气的功效,推拿下肢穴位可起到温经活血、散寒解表的功效[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较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较高(P<0.05)。综上,“调脏理气”推拿法对改善慢阻肺稳定期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杨,李小娟. 以"金郁泄之"理论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方法[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5):833-835,842.

[2]胡烁彬,匡平平. 盐酸溴己新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清MPO、IL-4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8):1083-1084.

[3]滕王娜. 慢阻肺汤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3):64-67.

[4]梁国玲,李彬,刘粉玲,等. 不同灸量的脐灸疗法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SGRQ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4):467-471.

[5]康倩靓. 慢阻肺患者辨证分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