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TIA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研究

李冬梅,李红方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职工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11

摘要目的:探究TIA患者在接受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TIA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名,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配合,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对患者的运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判断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TIA患者的治疗时,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TIA;自我管理

TIA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急促,并且患者的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1]。TIA在目前临床上不仅发病率较高并且致残致死率均较高[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护理人员能够开展的护理工作,仅仅局限于医院内,所以在开展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做好严格的病情分析,选择有效的路径护理,将护理工作延伸至患者的家庭中,尽可能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但受人员出行安全、费用和时间限制,不易完成大样本的工作[3]。医院对所辖片区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家庭情况掌握较多,但可能存在专科知识储备不足,探索新的转接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对这部分患者的康复指导和管理,促使患者更好更快融入社会生活。本次研究,探究TIA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现将方法与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TIA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名,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8:12,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408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7.4±3.1)岁;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0:10,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538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6.7±4.0)岁。

  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由护理人员作出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后续的对照实验(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管理。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溶栓等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为患者的治疗方案作出相应的优化。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其中。首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为患者设置对应的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横坐标,以患者的护理方法为重坐标,在进行护理时开展有效的护理引导,保障患者在入院、出院、家庭中都能够获得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综合支持。

在开展患者的医院内护理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微信公众号和二维码等相关的功能,使用说明可以印在一张心情卡片的正反面,患者在出院前一天由护理人员发放给患者并协助患者添加好友,并进入到管理群中。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身的时间,以保障患者每日的休息量。

在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回家休养期间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PPT或床边宣教,提高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案、疾病、并发症的认识,并保持沟通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1.3 评价标准

在治疗完成后,由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观察,并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按要求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及记录。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软件选择spss 21.00 for windows,确认两组患者t、2检验值,判断检验值与P值之间的关联性,借此对本次研究结果中指标进行评估,确认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Barthel

FMA

实验组(n=20)

73.23±12.36

38.04±7.12

对照组(n=20)

52.85±10.95

23.85±6.95

t

9.6274

8.6287

P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患者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肺部感染

压疮

泌尿系统感染

总发生率

实验组(n=20)

1

0

1

10.00%

对照组(n=20)

3

4

2

45.00%

2

-

-

-

9.2984

P

-

-

-

0.0000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环境的不断发展,认为在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时,需要做出相应的病情控制,并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做好有效的治疗配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各种风险[4]。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缺血缺氧的危险症状,而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疾病均有可能引发这种病情的发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并开展合理的治疗,才能保障患者的康复。临床路径护理在应用过程中,主要目的是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交流使患者的个体状况得到改善,改善患者的心理认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

总而言之,在开展TIA患者的治疗时,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慧,许坚.早期综合临床路径护理对TIA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贵州医药,2021,45(2):330-331.

[2]郜妍.早期综合临床路径护理对TIA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6):89-90.

[3]匡佳丽.综合临床路径护理在TIA偏瘫患者运用下肢矫形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9):64-66.

[4]戴佳煜.强调呼吸训练的TIA偏瘫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有效性[J].婚育与健康,202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