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供销总社党建引领“共富菜园”项目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海宁市供销总社党建引领“共富菜园”项目的实践探索

熊 ,芊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海宁市供销总社从2021年起创新推出“共富菜园”项目,倾力打造海宁供销系统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金名片。笔者于2022年2月—8月期间,在海宁市供销总社挂职锻炼,本文为笔者在半年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撰写而成。

关键词海宁;供销;共同富裕;项目;实践

2018年以来,海宁市供销总社在探索基层农合联党建工作中先行先试,通过试点NI+(你家)菜园子、“红色四方联盟”农趣园等项目,在有效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上取得了明显实效。2021年,总社党委秉持“为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人”的指导思想,在原有试点项目基础上,创新推出“共富菜园”项目,倾力打造海宁供销系统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金名片。

红擎启能,开辟共富新赛道

“共富菜园”项目充分依托农合联党组织,按照“党建引领+自愿参与+志愿帮扶”的运作模式,在农合联党组织的统筹、引导下,利用农户自留地、腾退闲置土地种植蔬菜,通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种植结构、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结算,吸收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以项目化促进低收入农户有效增收,将菜园子真正转化成农户的钱袋子。

海宁市供销总社党委从构建组织体系入手,打造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为推进实施“共富菜园”项目提供不竭动力。总社将镇(街道)辖区内的农业农村部门、供销社、农商银行3个职能服务型党组织,“X”个以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服务型党组织,以及“Y”个覆盖各行政村的综合服务型党组织纳入农合联综合党委组织架构之中,形成多方联动、互为犄角的“3+X+Y”组织体系。目前已在全市设立职能服务型党组织34个,特色服务型党组织41个,综合服务型党组织112个,吸纳党员1026人。

总社通过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党建工作与“共富菜园”项目实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一是执行农合联综合党委委员领办项目清单制度,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能力特长领办项目,并定期向党委汇报领办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面向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村情以及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诉求,党员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架起察民意、排民忧的连心桥,切实把人心和力量凝聚起来。根据调研和走访结果,在44个村确定“共富菜园”项目的基本种植品种。各镇(街)、村(社区)因地制宜,自主搭配种植蔬菜。供销基层社深度参与,各打造2个“共富菜园”示范点,提供免费种子种苗、农资、农技等服务;三是确定18个“红船先锋号”党群创业帮扶基地,由各镇(街)农合联指导负责制定年度帮扶计划,落实帮扶举措。按照低收入农户的劳动能力状况,分类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鼓励农户自力更生参与蔬菜种植,掌握种植技术,帮助建立购销关系,激发致富内生动力;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提倡就近就便进行辅助性劳动,引导相关单位与低收入农户建立结对帮扶措施,为农户提供劳动力支持,助力生产增收;针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由党员、志愿者等包干认领菜园,采用循环接力管理的模式,义务种植蔬菜,蔬菜定期送给低收入农户,织密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截至2022年6月底,“共富菜园”项目共涉及种植面积1044.8亩,低收入农户770户,参与人数1391人。累计销售各类蔬菜12.7万斤、25.2万元。此外,还通过山海协作,让“共富菜园”项目在武义落地开花,吸收300余户农户,种植了430多亩的高山蔬菜。

红盟聚能,驱动共富大发展

海宁市供销总社除了从内部强动力,还积极向外部引活力,汇聚多方力量,凝聚区域发展合力,画出最大“共富同心圆”。总社与海宁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以及各镇(街)、村(社区)共同组建“红色联盟”。2021年3月28日,马桥街道新塘村举行“党建引领 共富菜园”红色联盟启动仪式,全面开启了党建联盟合力助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总社主动发挥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党建联盟各方力量共商“共富菜园”项目实施推进的各项工作,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开展基层党建、农产品种植技术、重要销售市场等方面合作,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资源、技术、销售全方位的立体帮扶机制。市供销总社免费发放基本种植品种的种子种苗,做好蔬菜收购、资金支付等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市民政局负责低收入农户对象认定、动态管理以及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各镇(街)负责本辖区低收入农户组织发动、落实种植地块和蔬菜种植等。党建联盟还利用共富菜园产出效益设立“共富基金”,用于帮扶低收入群体和新增品种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进一步增加产出效益。共富菜园党建联盟的成立,解决了以往资源分散、合力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打破行政权力壁垒,推动抱团发展,有效发挥了党组织聚资源、聚力量、聚人心的作用。

为丰富“共富菜园”种植品种,提升农产品产出质量,总社还与浙江省农科院共建“共富菜园党建联盟”,在科研产品推广、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力打造共富菜园2.0版。省农科院蔬菜所充分发挥在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做好种植技术指导。此外,双方共建“‘供’富基金”,省农科院蔬菜所不定期地免费提供科研富余产品用于销售,销售产出用于补助海宁市供销社结对的“共富菜园”低收入农户。

红智赋能,跑出共富加速度

海宁市供销总社始终致力于高水准、高质量推进“共富菜园”项目实施,要求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唯实唯先,善作善成”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不断增动力、激活力、挖潜力,充分彰显了智慧与担当,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总社抢抓机遇,围绕全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浙里共富”跑道,积极建设“共富菜园”多跨场景应用,并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在“共同富裕”领域上系统化、集约化的最佳场景。总社6名青年党员主动地担负起这项重要使命,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和反复测试,在海宁“浙农服”平台上,成功开发出“数智共富菜园”个性模块,为参与共富菜园的农户提供生产链、流通链、销售链数字化服务。该模块自2022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成效初显。一是以“协同”促共富。建设菜园布局、菜园主人、菜园建设、爱心服务、菜园营销、菜园共富6个核心子场景,协同省农科院等14个部门,对接省大救助平台、同心共富等应用;二是以“数智”促共富。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择优选择土地与作物,开展优质农作物种植试点,发展以视频监控预警、温感湿感监测技术支撑的智慧农业。探索订单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利用闲置土地1048亩,累计惠及低收入农户644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2022年流转闲置土地1000亩,预计销售额40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三是以“结对”促共富。将数字化服务同步联结到结对的“共富菜园”武义项目中,带领山区小农户走上规模发展的共富道路。“数智共富菜园”应用场景已列入海宁市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并作为海宁市唯一的部门主建特色项目,在嘉兴市数字经济系统应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供销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发动下,广大党员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多措并举,为“共富菜园”农产品助销贡献智慧。在“海宁农珍”微信线上平台商城设立销售专区,以“基地直采+无接触配送”的运营模式打开消费市场,确保消费者通过手机下单后,24小时内即可送达。通过直播带货、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加大对“共富菜园”绿色优质蔬菜的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食堂结对,进行定点定量收购。在农批市场兜底销售,解决了同类蔬菜集中上市、品相差等原因带来的滞销问题。在原“NI+(你家)菜园子”项目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把各农户的种植数量、蔬菜生长情况、施肥用药等记录录入生成追溯二维码,使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与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订单式收购蔬菜,确保农户一年四季能种菜、种的菜都能销售出去。

供销系统党员还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积极开发“共富菜园”的休闲观光功能。在伊嘉塘公园农业区块建立“共富菜园”示范基地,探索发展以生态采摘、亲子娱乐、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建设稻麦全产业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共富菜园认领区、小龙虾垂钓区,野炊烧烤区等,设置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项目,让市民享受城市慢生活带来的惬意。同时,以举办特色农事活动的形式,打造青少年农事科普实践基地,面向海宁市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指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农业常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共富菜园”示范基地所得收益用于帮扶属地低收入农户和困难家庭。“共富菜园”功能的拓宽,既扩大了农户增收渠道,又大大提升了“共富菜园”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苏  航.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9(19):96-97

[2] 陈琳,缪关永.共同富裕视域下区域协同发展创新路径研究——基于K县“乡村联盟”探索实践.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03):136-146

作者简介:熊芊(1973-)男,湖南株洲人,副教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