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研究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研究及分析

刘光辉[1],黄功跃[2]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中心[1],云南文山  663099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文山州生态环境监测站[2],云南文山  663099

2016~2020年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虽然日平均浓度达标率和达标天数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六项污染物浓度基本呈显著下降趋势和平稳偏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呈显著下降趋势;“十三五”末(2020年)与“十二五”末(2015年)相比,二氧化硫、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均大幅度下降,但臭氧和一氧化碳上升较明显。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显著好转趋势。

1 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1.1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2016~2020年,文山市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除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外,其余指标均在2016年为五年最高值,逐年下降至2020年最低值;其中二氧化硫同比下降最多,由2016年的1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5微克/立方米,下降50%;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在0.8~1.0毫克/立方米之间上下波动。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进行趋势检验分析,可吸入颗粒物呈显著下降趋势,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第90百分位数呈平稳偏下降趋势,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无显著变化。文山市2016-2020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见表1或图1。

表1  文山市2016-2020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秩相关系数

变化趋势

PM2.5

30

23

26

25

23

-0.56

平稳偏下降

PM10

44

40

43

38

34

-0.90

显著下降

SO2

10

10

6

7

5

-0.87

平稳偏下降

NO2

15

15

15

13

11

-0.89

平稳偏下降

CO-95per

0.8

1.0

1.0

0.9

0.8

-0.16

平稳

O3-90per

120

118

116

118

111

-0.82

平稳偏下降

备注:除CO单位为mg/m3外,其他均为μg/m3

图1 2016-2020年文山市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

1.2日平均浓度达标率变化趋势分析

2016-2020年,文山市细颗粒物日均值达标率范围98.9~99.7%,5年均值99.4%;其中2020年最低,2017和2018年最高。臭氧日均值达标率范围99.2~100%,5年均值99.6%;其中2017年最低,2020年最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5年日均值达标率均为100%。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标率五年间波动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文山市2016-2020年各项污染物日均值达标率见表2。

表2 文山市2016-2020年各项污染物日均值达标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PM2.5达标率%

99.4

99.7

99.7

99.4

98.9

PM10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SO2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NO2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CO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O3达标率%

99.6

99.2

99.7

99.4

100

1.3 达标天数比例变化趋势分析

2016-2020年,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优良比例在98.8~99.4%。轻度污染比例在0.6~1.2%之间,无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年间达标天数比例波动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文山市空气质量级别统计见表3。

表3 文山市空气质量级别统计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202

158

2

0

0

224

115

4

0

0

212

142

2

0

0

228

105

4

0

0

244

101

4

0

0

占比

%

99.4

0.6

98.8

1.2

99.4

0.6

98.8

1.2

98.9

1.1

图3 文山市2016-2020年空气质量级别占比

1.4 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2016-2020年,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016年为五年最高值2.88,逐年下降至2020年五年最低值2.40;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进行趋势检验分析,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环境空气质量逐渐好转。文山市2016-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见表4或图4。

表4 文山市2016-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秩相关系数

变化趋势

综合指数

2.88

2.77

2.80

2.65

2.40

-0.9

显著下降

图4 文山市2016-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

1.5 2020年与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比较分析

   “十三五”期末(2020年)与“十二五”期末(2015年)相比,文山市二氧化硫、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浓度均大幅度下降,下降比例依次为二氧化硫44.4%>细颗粒物39.5%>二氧化氮26.7%>可吸入颗粒物26.1%。一氧化碳浓度下降12%,臭氧上升40.5%。文山市2020年与2015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见表5或图5。

表5 文山市2020年与2015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

污染物

SO2

NO2

CO-95per

O3-90per

PM2.5

PM10

2015

9

15

0.682

79

38

46

2020

5

11

0.8

111

23

34

同比变化%

-44.4

-26.7

17.3

40.5

-39.5

-26.1

备注:除一氧化碳单位为mg/m3以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为μg/m3


图5 文山市2020年与2015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

2结论及原因分析

2.1结论

“十三五”期间,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和臭氧,各年均出现日均值超标(均为轻度污染,无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中,“十三五”期间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60%,细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0%。五年间日平均浓度达标率和达标天数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保持稳定。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可吸入颗粒物呈显著下降趋势,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第90百分位数呈平稳偏下降趋势,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无显著变化。“十三五”期末(2020年)与“十二五”期末(2015年)相比,二氧化硫、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均下降,臭氧第90百分位数和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上升较明显。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显著好转趋势。

2.2污染原因分析

2.2.1细颗粒物污染原因分析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随着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生物质燃烧和二次无机源是文山州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占比较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是导致文山州颗粒物污染的根本原因。

二是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在污染物排放量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气象扩散条件是影响空气质量的直接原因。对于细颗粒物来说,形成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主要有稳定的环流形势、低风速、较低的边界层高度。文山地处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地貌突出,各山势地脉将全州划分为不同区域,影响气流对颗粒物的稀释扩散,以2020年3月为例,细颗粒物由云南西部州市向东扩散进入文山境内,靠近西面4个县市均出现不同程度超标,由于复杂地势地貌阻隔,靠近东部四个县未出现超标情况。

三是受区域污染输送影响。文山州发生污染过程时,周边区域大都会同步伴有大范围重污染过程,尤其在重污染时段,区域污染输送特征更加显著。以2020年3月27日至30日为例,根据国家气象监测,3月份由于东南亚焚烧桔杆,加之本州的火点较多,细颗粒物由云南西部入境,保山、临沧、普洱、红河出现细颗粒物超标,外输入叠加本州的污染文山也出现细颗粒超标情况。

2.2.2 臭氧污染原因分析

一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逐步增加。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削减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能够有效降低臭氧的浓度。“十三五”期间,文山新增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云南天冶化工有限公司两家规模化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且近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品牌4s汽车店明显增多,售后维修喷漆增加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是导致文山州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

二是气象条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臭氧是二次污染物,它是前体物在光照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稳定的环流形势、较低的边界层同样是臭氧污染形成的有利气象条件,但与细颗粒物不同的是,强太阳辐射和高温是臭氧污染形成的重要气象条件。2017年4月11日文山出现臭氧轻度污染日,AQI为122,臭氧峰值时间为17时,峰值浓度达184微克/立方米。11日天气形势十分稳定,处于均压场,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日最高气温30度,天气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本地光化学反应剧烈,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叠加10日夜间累积的臭氧,导致11日臭氧达到最高浓度水平。

2.2.3 一氧化碳升高原因分析

虽然全州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浓度均达到二级及以上质量标准,但“十三五”期末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有较大上升。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如局部污染严重,对人群健康有一定危害。近年以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工矿企业不断发展,煤和生物质等燃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这是造成一氧化碳浓度增高的直接原因;由于一氧化碳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可在大气中停留2~3年之久,日积月累是导致空气中浓度增高的客观原因。

2.3空气质量改善原因分析

2020年是“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文山州部署开展了以严控计划烧除、错峰施工、限产限排、大气环境管理四项管控措施为主要抓手,为文山州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双管齐下,严控燃煤污染。源头控制和燃煤锅炉整治,一方面坚持源头控制优先,严格行业准入,合理开发风电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天然气供应项目,文山光辉燃气有限公司、新昊燃气有限公司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运,积极实施三七工业园区一体高效供热工程;另一方面,重拳出击,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通过出台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激励政策、强力督办、按期通报等方式,全面完成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累计淘汰78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

二是多措并举,严控机动车污染。成立机动车尾气中心,联合交警部门对机动车进行环保检测;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目前,所有新增公共交通用车全部采用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租车鼓励油气混动车辆;出台经济激励政策,鼓励黄标车淘汰工作,“十三五”期间淘汰黄标车9061辆;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017辆,提前完成省级下达老旧车辆淘汰任务。

三是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总量。加强水泥行业脱硝管理,全州4家水泥生产行业7条SNCR水泥脱硝生产线脱硝系统投运率均达到99%以上;积极推进22个工业炉窑改造和23个工业企业全厂区无组织排放改造项目;推进完成246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实现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积极推进全州105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印发《文山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并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

四是综合施治,严控扬尘污染。逐步推进城市扬尘精细化管理。建立了施工工地、矿山、裸露地面、道路施工等扬尘源清单,针对各类扬尘源,均提出了不同的管控具体措施;强化道路扬尘管控,在干旱天气由洁城公司安排车辆24小时对城区道路进行洒水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