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2

竞赛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朱雯意

襄阳技师学院

摘  要: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时,要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采用竞赛式教学的方法。有相关研究表明,竞赛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学技能,还能提高其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竞赛式教学的应用价值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竞赛式教学;

电子技术是职业院校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很强,除了课内验证性实验,部分专业还开设了电子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更深理解,使学生能够对基础性实验中所学到的各种测量方法、仪器使用等实现综合的应用,并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弊端

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死板,抄袭现象严重,教学效果较差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固定在学期结束前两周进行,受时间及资金投入方面的限制,课程设计普遍存在设计课题数量较少、与实际脱离严重、题目长期不改且课题要求局限于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综合性不强、以软件仿真代替实际硬件系统实现等问题,学生在设计中一般不会遇到太多的波折和困难,容易出现抄袭现象,且缺乏系统的产品开发过程的训练与培养,导致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较差,课程设计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竞赛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几届电子竞赛,发现学生普遍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知识面不够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表现为学生拿到设计题目后,没有明确思路,生搬硬套,主要是平时锻炼机会少,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实践基本技能不过关在竞赛过程中,每个步骤都不容忽视,比如色环电阻器的识别、焊接技术、一般故障排出方法等可能直接影响到竞赛的成败。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差。

二、竞赛式教学在电子技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1.采用辩论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电子技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技能,还会让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放任自己,即使教师已经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并未得到相应的知识,教学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教师需改变这样的状态,在进行设计课程教学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辩论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对设计课程中某一环节或者课题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还能有效提高其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小组比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借助这样的特点进行教学。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学生之间过于争执的情况发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利用好学生的特性,还要做好课程的安排,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电子技术设计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其在学习时会有怠慢,甚至不学,教师也难以提起教学激情,导致课程质量下降,学生学而无成。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在设计课上,可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不断改进教学。

3.比赛即兴发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一部分学生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这样的状态导致教师失去教学的兴致,最后整体教学质量不佳。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具有竞争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竞争力才能激发其主动性,进而提高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带动,学生的配合也非常关键,而学生的配合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采取即兴发言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4.启用互评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时,需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做到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学生才会学有所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能打击学生的主动性,应当鼓励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之间进行评论的过程中,教师无需限制,学生之间既可以评论课堂表现,又可以评论学习成果。教师让学生之间进行评论,需公开,但不得恶意评论。学生之间的互相评论,也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意识,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三、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效果

现行的课程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及提高能力,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子设计竞赛结合,将电赛题目带进课堂,以电子设计赛题项目为引导,采取案例式授课。针对课程中要讲授的知识点,选择相关的电赛赛题,根据赛题技术指标的要求分析系统的顶层原理框,结合可行性引导学生构思原理框图中各模块的实现方法或方案,从而引导致课程相关知识点。案例式授课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对课程及知识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动员选课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长期坚持,参赛生源质量提高,教师积累好的设计作品反馈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电子竞赛为驱动,以实验项目为基础“按需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专研问题的习惯。

基于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及作品进行项目式授课,有利于学生处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投入电子设计竞赛,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理论授课使用实验室是很好的教学场地补充,让学生动手接触相关电路及熟悉相关仪器设备,通过实际现象及感性的认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改革还包括由面向结果的成绩评定改为面向过程的成绩评定。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在每次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应及测试数据对其能力评估,结合学生课堂出勤及作业情况,加权得到第一部分基础成绩,第二部分成绩主要通过根据学生完成具有一些附加项目的情况而定,附加项目涉及电赛题目、自行设计题或小论文等。

竞赛形式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质疑中强化了问题意识,在答疑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在答辩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在实施中产生了灵感,在挫折中锻炼了意志。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7周时间里学生带着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泡图书馆、上网查阅文献资料,虽辛苦却乐此不疲,很多学生感慨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渗透其中,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摆脱了书本的局限和旧有的观念。既品尝了挫折和失败的滋味,也感受到了获得创新灵感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结语

总之,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竞赛式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竞赛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时刻有一种比赛的感觉,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学好电子技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巫付专,王耕,彭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32-34.

[2]吴辉.技能竞赛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1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