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

彭靖阳

身份证号码:450106198605231033

摘要:旧城的改造不仅影响着城镇经济和建设发展,其成为人们群众十分关心的主要问题。城市规划作为旧城改造的主要载体和实施纲领,同时关系着旧城改造的成败和社会稳定。本文就对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措施

伴随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优化,和老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标准的提升,旧城区改造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之举。而在现实推进的过程之中,对旧城予以改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运用手段滞后、缺少专业规划等问题,进而造成旧城改造的效果无法呈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对旧城予以改造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把现存的难题予以解析,同时运用科学的手段予以处理,由此来推动城市的迅猛发展。

1、旧城改造概述

1.1旧城改造的定义及内涵阐述

旧城改造并非一项简单的城市改建工程,除了需要对老旧城区的道路、路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有步骤地改造及更新外,还需要对老城区包含在内的消防、出行、生产、劳动、生活、服务、休息等条件进行彻底改善。1)旧城改造需在对应城区的行政界限范围内,对其城市的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分区,经合理的用地分区后才可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通过调整工业布局的方法净化城区内的大气和水资源,降低噪声污染并绿化环境。2)旧城改造还应通过更新、完善既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并构建慢行交通体系,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此外,旧城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大规模地组织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建设,构建5min、10min、15min生活圈,将既往旧城的街坊改造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完整的居民区。经旧城改造后,该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应保持相对稳定,而为了实现灵活的分区过渡,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其公共服务中心的布局也应是围绕整个城市的结构规划而形成的。旧城改造可反映所处城市的发展过程,也可作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结果,其作为一种不间断的过程,改造成果与城市的发展方面及发展速度均有密切联系。

1.2旧城改造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旧城改造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1)旧城区指建筑物、居住环境相对陈旧的城市区域,旧城区内的各类建筑物年限已久,大部分建筑已出现老化问题。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与旧城区建筑老化问题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研究表明,为保证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使用安全,必将对老化的旧城区进行改造。2)大多旧城区所处区域的地形和地理环境较差,严重限制了城市以往的发展,且相比现在而言,既往在对城市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时的科学性也有所欠缺,因此,目前旧城区的发展水平远不足新城区,这也导致了新旧城区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研究指出,旧城区的各种设施建设不仅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基本的居住、生活需求,其发展形势也逐渐与现代化城市脱节,旧城区内原本的公共设施也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在新城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同时,旧城的环境、设施却变得越来越差。有学者指出,旧城改造实则是对城市规划的一种有益补充。通过对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进行有效整改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本身所具备的开放、兼容品格,也可促进城市建设朝着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2、城市规划角色转变的旧城改造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角色错位

旧城改造是关乎人民自身利益的事情,与此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体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规划则是旧城改造的目标,城市规划角色定位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在目前所存在的城市规划中,直接反映出,城市规划位于主导地位的是地方政府,有的政府在规划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地方GDP的增长以及政府绩效,而将人民利益放在最低点。比如:政府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价值,将开发地区大多选取到城市的黄金地段或者是中心商务区,却忽略了城市整体规划,不将旧城改造作为重点进行分析,由此就会使得社会矛盾产生并且加剧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化为“新区与旧城”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土地的税收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所以政府为了保证税收,就会忽略了居民的权利以及对历史文物的相应保护措施。可事实上,城市终归是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安居之所,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在其中做好服务,完成旧城区改造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人民的诉求。

2.2存在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的不足

城市规划理论方法的不足也是旧城改造计划中的一大问题,截至目前,我国仍旧存在单纯的借鉴西方的规划理论的情况下,而并未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事实上,西方许多规划理论带有浓厚的市场经济特点,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数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身影,因此在将西方规划理论融入到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假使不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就无法在我国的旧城改造中加以运用。除此以外,我国许多城市规划的过程整体上较为封闭,不向相关群体征集意见,忽视了人民大众的诉求,使得城市规划缺少公平和公正性。无法很好地进行宏观统筹,对微观内部设计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还有一些地区规划的发展结构十分单一,使得城市规划无法很好地带动旧城区的规划改造的价值。

3、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对策探讨

3.1合理利用能源,以环保、节能为基本改造目标

旧城改造应是生态环境好转、生活水平提升的催化剂。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建筑物除了保有高整洁性、高舒适性及其他基本要求外,还提出了低能耗、高环保的相关要求。旧城改造都有特定的施工区域,在所界定的区域内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重要保证。同时,为了切实满足人们目前的环保需求,在进行旧城改造时,相关单位也可以尽量多地使用新型环保性能的施工材料,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及能源的消耗,真正实现舒适、节能改造。

3.2保留并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旧城进行改造时,为了保证所在区域居民后续的正常生活环境,需保留原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在进行改建时,也应当避免大拆大改,考虑到后续的使用安全,针对旧城区的老旧设施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翻新和维护。为进一步提高改造后城区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可对既有公共设施进行扩建,增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以此才可全方位地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及身体素养。例如,上文提到的上海新天地,该项目改建立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商品流动带动人员流动,全球多种物质、非物质文化均在此地实现相互交融、相互竞争且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一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4、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下的用地需求将逐渐通过旧城改造方式取得。在旧城改造中,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并实行许多扶持和鼓励旧城改造的灵活政策。制定实行灵活的政策,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我们要继续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城改造之法。

参考文献:

[1]成立.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88.

[2]杨思楚,刘帅鹏.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的探究[J].科技风,2017(25):240.

[3]唐涵伦.浅谈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角色转变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21-22.

[4]陈伟伟.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