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浅析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张安华

身份证号码:452227197509160030

摘  要:随着我国发展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也在随之增多,现阶段群众对于质量的要求整不断提高,为了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应积极主动应用危机管理相关知识,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工程在管理阶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下面将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并提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应用

前  言:

建筑工程项目是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若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手段,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有效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危机管理意识即在问题发生前做好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依照实际情况做好优化与升级,后续应对各类影响因素加大关注,并结合实际构建现代化管控体系,将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过渡,从而发挥信息化的实际作用,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相关标准,提高项目自身的综合价值。

1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概述

1.1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的功能价值在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中不仅需要从功能性入手,还要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做好质量检测与管理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建设,对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防护功能。在管理过程中,可通过技术管理提高建设质量,使施工具有全面性、规划性,避免由于机制不健全、处置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出现建设风险问题,在后续施工中应强化控制工作,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推动工程可持续发展。

1.2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意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能够明确管理的价值,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使得整个风险因素在分析以及预测质量上都能够达到预期,进而减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同时,危机管理意识可以在风险和危机来临之前采取应对措施,起到对事故得到预判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围绕着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详细全面地检测和有效地预警等操作,对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风险和危机提前布防,为后续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1]

2 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2.1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施工要素丰富,整体上的复杂性日益突出,在管理过程中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项目整体造成严重影响,若想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要融合危机管理意识,有效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使得管理目标和任务呈多样性,为此应对此加大关注,根据工程需求制定标准采用科学合理化的手段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使管理工作开展更加全面。

2.2控制性

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质量和安全方面,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在管理中要履行自身职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执行的规范,通过配合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要根据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方案,实现工程建设实时监督,随时检查整体的进度状况,保证施工效果,全过程按照各种标准、规范及要求做好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以此切实发挥出风险预防的作用[2]

2.3综合性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对执行的综合性有了较高的要求,为此要有效满足工实际,需要从整体入手执行管理,配合危机风险意识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隐患,在执行管理工作过程中,梳理项目各项的侧重点,明确相关联其他环节,在原有审核程序的基础上,使各项内容更加清晰,以此切实发挥预防工作指导作用。后续各项工作环节做好准备并按时保质的衔接,以免执行中出现失衡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项目开展的效果,规避风险问题的出现。

3 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分析

3.1建设模拟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项目完工的基础,但部分工程在建设中未重视全过程规划,仅预先利用CAD平面图加文字描述进行交底,后续执行难以全面掌控各个方面的细节。为了避免因现场管理不当而出现错误造成返工,需要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做好优化和调整,提前进行建设模拟确各类参数信息,通过可视化剖面与动态技术交底,对于较为复杂的部分需要进行二次模拟,提高整体建设效益。

3.2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整体建设的核心,其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最多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地上与地下的安全性、适用性,如果质量检测与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问题,单一环节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为此在设计中要融合危机管理意识,将工程结构的性能进行精确计算,通过图纸标注进行细致区分,避免后续投入使用发生风险问题。

3.3进度规划

编制进度规划需要明确质量管理范围,为此施工团队需要牢固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反复研读图纸,结合实际情况与工程特点提出针对新方案。同时,施工前要求预先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要求在各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做好基坑支护、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和砌筑工程,子项目同步进行,竣工后各部门做好分项验收工作,使各项要素均符合工程的建设要求,保证建设与质量符合预期

[3]

4 基于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强调施工准备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而言,需要在招标过程中加大筛选力度,避免投标公司能力和实际不符的情况,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测量放线中,要对中心线、设计开挖规格线及控制点的测放,直线段各放样点相距1.2m,画出整个边缘轮廓线,放出造孔施钻的方向线,误差允许偏差为±50mm。地基施工则在沿洞边缘弯曲的外半径圆周线上每隔2.5m~3.0m设计控制点,辅助使用临时支撑措施避免出现施工偏差,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配置信息技术

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预先明确项目的施工数据和施工信息,为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方案,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实时监督,如利用GMS软件建立模型,实现管理全过程数字化,以此对施工技术实现科学化管理,在管理中也可以从工程量和设计编制着手,利用Revit建模软件将工程设计与施工进行模拟对比,配置独立的ID实现集中控制,以此严格把关建设质量,规避风险的发生。

4.3完善进度管理

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需要结合信息化进行创新,落实过程式管理工作。在房屋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进度管理也可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通过数据整理来完善总体计划,保证可以按照要求开展各个项目和工序。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使各个部门高效沟通交流相关信息,合理规划施工计划调动人员、设备、资金等,准确预测出建设周期和工程量,如发现实际施工进度不符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调整,防止了风险的发生[4]

4.4做好建设配置

资源配置工作与项目执行中的进度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动力资源等,如果在初期建设中出现了资源管理与进度管理分离的情况,则导致实际工开展难以协调,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为此,必须要基于危机管理意识,预先将各部门统一,对于建设中所涉及到的配置方面进行明确,通过有效的沟通,制定出优化的预算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制定了匹配机制,使得工作能够突出自身功能性,将各项工作控制在标准限度内,避免埋下风险隐患。

4.5优化进度管理

建筑施工建设需要将整个规划工作当中的重要参照基础,基于危机管理意识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在周期拖延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整,将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由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协调解决。为了全面保证工程建设周期满足要求,要严格控制设计工作的实际进度,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状况调整,从而避免房建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机因素可以通过危机管理有效预防,让工程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应配合现代化技术,使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提升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推动行业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周伟. 关于危机意识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 建筑与装饰,2018(1):49,52.

[2]付强强. 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431.

[3]周昌. 增强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6):3935.

[4]刘静. 管理科学与工程“危机管理”学科方向核心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逻辑架构[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1):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