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研究

李庆贵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融媒体中心  615100

摘要:在实际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在新闻语篇之中通常会使用转述引语,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语篇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而且转述引语的形式以及内容直接决定新闻报道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此,以批评性的角度为出发点,对新闻语篇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探究,进而了解新闻语篇的实际含义,并着重介绍批评性转述引语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闻语篇转述引语;批评性话语分析

引言:在新闻语篇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因素就是转述引语,大量引用别的话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显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而且也可以提升读者的真实感受,以客观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在新闻报道中应用转述引语,一般不会掺杂个人情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转述引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性质以及功能更加多元化。

一、批评性转述引语概述

研究人员最初对批评性转述引语进行研究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对文学语篇,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批评性转述引语的不断深入研究和研讨,我国目前主要是对具体语篇之中的转述引语的引用进行分析,并对语境进行相应的探究,同时了解语篇的实际内容以及中心思想,并对语篇的具体意义进行相应的探究和分析。现阶段,我国对于转述引语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较为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以语篇的语法为基础,对于语篇应用的转述引语的结构进行分析,尤其是由句法直接转换来的间接转述。而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将转述引语在不同语篇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不同的语用功能,而这也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在实际进行新闻语篇报道的过程中,应用批评性转述引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报道的可靠性,同时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不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新闻语篇之中大量应用转述引语也增强了新闻语篇的真实性,为其营造更为真实的语境以及环境。而且受到转述引语特殊性特点以及语用功能的影响,报道人员可以用其阐述自身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研究

语篇是一种纯理功能的构形,其属于一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谋篇功能的复合体,其主要以语境的形式存在,在语篇之中其主要为情境语境。

(一)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人员在实际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用部分发出者的话语,在实际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且在实际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引用其他人员的话语进行相关的新闻报道,通常会说明新闻内各消息的具体来源和具体出处,然后才能对新闻内容进行阐述,并发表相对应的言论、意见以及观点等。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当前新闻报道中消息的主要来源有3种路径:(1)直接、确切且具体的消息来源,一般来说这类消息会直接说明真实身份信息等内容;(2)含蓄、间接的消息来源,对于这类消息来源,通常情况下不会直接说明真实信息等内容,一般通过暗示或者是间接性的方式进行表述;(3)模糊、类似于真实的消息来源,这类消息一般是不重要的信息内容,或者是报道人员不清楚消息的具体来源,还可能是故作姿态,彰显报道的权威性以及公正性,保证自身形象。通常情况下,由于报道人的思想以及立场的差异性,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其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展现不同的消息来源,进而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可以引导听众的意识形态[1]

(二)转述形式

在实际进行转述的过程中,对于转述形式的应用,直接决定了被转述引语与转述人员话语之间距离的差距,同时也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分割界线以及其模糊程度。对于新闻语篇来说,为了满足不同新闻报道的需求,其使用的转述形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转述人员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转述形式,决定了对于原句介入程度的不同,从目前所应用的转述形式来看,当前共使用了3种不同的转述形式:(1)直接性话语,其主要是指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直接使用原句进行表述,在使用直接性话语进行表述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双引号对原句进行突出、标记;(2)间接性话语,其主要是指在使用原句进行转述的过程中,对原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描述,并在原句中融合报道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有意识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间接性话语主要是一种“描写”;(3)蜕变性话语,此类转述话语主要将直接性话语与间接性话语进行融合,进而对其进行转述,对新闻事件进行相应的报道。

(三)转述动词

在转述引语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要素就是转述动词,而且转述动词也可以将消息来源与转述引语的内容之间建立较强的关联性,其主要起着桥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实际应用转述动词的过程中,需要以新闻语篇的具体语境为基础,进而明确转述动词的表达的内在含义,同时也需要明确转述动词的表面意义,进而提升转述动词应用的有效性。此外转述动词直接决定转述引语的语境内容,而且其具有预示以及支配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转述动词而言,根据其不同的特征特点,可以将转述动词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说内涵类转述动词,此类转述动词主要是指被转述人员的行为动词,比如在发表看法时应用的“声明、陈述、认为、打算、证明以及发现”等动词,或者是对转述人员的行为动词进行对应的形容,比如说转述人员的“对于、预想、说明、阐述以及支持”等内容;评价潜式类转述动词,对于这类转述动词而言,主要包括被转述人员的立场,比如新闻事件的“同意、认可、强调、抨击、质疑以及评价”等类似的行为,其也包含转述人员的立场,比如说“承认、说出、夸张、胡说、请求、主张以及断言”等行为,对于细纹事件表达自身的看法和立场[2];情感色彩类转述动词,其中主要包括三类转述动词:(1)积极动词,比如说提倡、安慰、赞赏以及感谢等;(2)中性动词,比如说回答、介绍、讨论以及表示等;(3)消极动词,比如说诬陷、抱怨、反对以及嘲笑等;动词活性类转述动词,其主要是指在应用转述引语的过程中,常用、标准的且维持于中性、积极形容的低活性动词,比如说询问、说明、提出等内容,此外也会应用偏离中性转向负面形容的高活性动词,比如说宣称、断言、争论等动词。

结语:综上所述,在实际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转述引语,主要以直接性话语、间接性话语以及蜕变性话语为主,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而这主要是为了营造真实性、公正性的新闻语篇,并提升其客观性,但是在实际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报道人员通常会使用不同的转述引语引导读者的思维。因此读者在实际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进而判断新闻语篇背后的实际含义。

参考文献:

[1]张玲.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研究[J]. 记者观察,2019(33):82.

[2]李雪. 《中国日报》和《印度时报》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