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融合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5
/ 2

 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融合设计分析

董颖

威海广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全民健身活动也由此展开。因此,本文基于此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针对我国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进行研究,探究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到底应如何进行融合。目的是激发居民锻炼的热情,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体育健身设施

引言:居住区内的体育健身设施已经成为当代居民最主要的健身工具。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影响,许多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在建设时并未做到与周边园林景观的有效融合,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健身的欲望。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积极对此进行整改,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一、转变居住空间的传统设计理念

居住空间传统设计理念的重点主要是对居住区空间的合理规划,该理念也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群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到健身的重要性,因此市场上对于居住区内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时若还将空间合理规划作为设计重点就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健身的强烈渴求,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设计思维,打破原有设计模式的限制,将重点转移到如何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上面来。

设计师应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居住区内的空间进行规划,既要保证居民区内原有园林景观的完整性和观赏度,又要将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落到实处[1]。在设计和建设前,设计师可以和居民区内的物业管理人员联系,并对该居民区内的居民进行走访和调查,明确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要求,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资金预算和该居民区内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并在具体建设时定期到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确保该地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设计方案的一致,从而实现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的有效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设计师和物业管理人员应尽量多次走访,走访日期最好选择在双休日,这样能有效避免采访人员的年龄和结构比例失调,确保调查结果的全覆盖和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使用创新性的设计手段,保证设计过程紧紧依靠全民健身这一大背景下进行,减少或避免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产生冲突。

二、和谐健身空间的构建

由于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也要实现居民区内园林景观和体育健身设施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人们的健身和锻炼需求。要想真正在居民区内构建和谐空间,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居住区内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是努力在居民区内设计和营造出公园交往的环境和空间。

(一)实现居住区内的元素整合

1.居住区内环境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居住区内的环境和相关元素的整合,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先对该居民区的空间结构和环境进行一个详细彻底的了解。不仅如此,还应将居民的实际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并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考量,通过不断优化居住区内的园林景观来打造出一个最适合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方案,在对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进行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居住区内和谐健身空间的构建。这样一来,合理与和谐的元素整合设计与建设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要,又能提高居住区内原有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从真正意义上不断满足其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实现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和谐融合的同时,设计和建筑人员还应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作用,在保证居住区内的各项设施合理建设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比如在居民区内建设乒乓球运动场地时,就可将场地四周的金属围栏换成景观树木或灌木丛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居民在运动中的安全,还能使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大大降低了金属材质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还提高了居民区内的整体美观度,吸引更多居民来锻炼和健身。

2.景观性体育健身设施的具体建设

居民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要建设具有景观性质的健身设施,而这类体育健身设施与普通设施建设相比,影响其设计和建设的因素较多,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也较为复杂。

首先,对于景观性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该居住区内的人员构成情况,尽量为不同年龄段的人设计相对应的健身设施。同时为了避免居民在健身过程中发生危险,还应减少山石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其次,设计时还应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进行考虑,并根据人体的身高差异等合理设计健身设施。此外,为了提高居民在健身时的舒适度,还应尽量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对健身设施中的把手、座椅等部位进行调整。最后,在建设完成后,为了确保体育健身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人员还应定期对该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健身空间。

(二)营造居住区内公园交往环境和空间

公园交往环境的设计理念是根据目前时代的发展特征决定的。由于生活节奏在逐渐加快,普通人都忙于工作,邻里之间并未进行过友好的交谈,这也使得居住区内并未产生浓厚的和谐氛围,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这一方面,通过在居住区内营造公园交往环境来为邻里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个机会。

居住区内公园交往在具体营造时,必须要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在确保体育健身器材的有效性的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不仅如此,除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还可利用在公园空间内增设艺术雕塑、文化展示台等来满足居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样不仅能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提升,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居民健身自由,让居民在文化氛围中体验健身,在增强自己身体素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构建真正的公园交往环境。

三、在设计中贯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居住区内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的融合实际上就是要求设计师在工作时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积极将这一理念具体落实到对居民区的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上来。

由于二者在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设计师可以当地的文化环境为出发点进行设计[2]。比如,若当地的古建筑群较多,历史文化悠久,则在对当地居住区内的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建设时,就可将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包括使用雕刻等方式对居住区内的园林景观和体育健身设施进行点缀,或使用一些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小物件进行装饰。这样一来,不仅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健身设施,还能促进其与当地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融合程度,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健身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为其他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设计途径,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居住区内建设体育健身器材必须要结合该居住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来进行。只有将二者在设计和具体建设中有效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对居住区空间的合理规划,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从而为我国相关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融合设计——评《居住区景观性健身设施探索与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5):142-143.

[2]薛云,陈莹,戚景涛.体育健身场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规划策略[J].安徽建筑,2021,28(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