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分析

 汪丽娜

 永寿县林业工作站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也在持续和深入的展开。在乡村绿化中,植物造景设计是核心部分,以植物为主体,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生态系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绿化的根本目的。本文就主要从植物造景设计的角度入手,对植物造景的原则及设计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乡村绿化;植物造景;设计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生态振兴的任务要求下,越来越多的乡村绿化工程投入建设。乡村绿化也从最初的植树造林向植物造景的方向演变,更加关注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1]。在进行乡村绿化植物造景设计时,要遵循生态性、稳定性、协调性等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完善的景观功能实现乡村风貌的整体改善。

一、乡村绿化植物造景的原则

1、生态性

    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要遵循生态性原则。植物造景的核心功能是生态价值功能,绿色植物能够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涵养水源,并且丰富的植物群落还能够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乡村绿化时,必须要首先关注植物的生态性特征,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的植物,打造绿色生态空间。

 2、稳定性

    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还要遵循稳定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稳定性主要是指植物群落的稳定。也就是在进行植物选择和搭配时,要注重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设计,既不能使树种过于单一,又不能单纯的依靠人工演替,而是要构建一个有良性和自然演替功能的、系统发育健全的植物生态系统[2],追求科学的景观生态结构,突出植物造景的层次性、多元性以及科学性。

 3、协调性

    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还要遵循协调性原则。首先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也就是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进行树种选择。其次是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乡村的植物造景设计要与乡村风情风貌及历史文化脉络相适应,突出当地的人文特征,丰富植物造景的意境。

二、乡村绿化植物造景设计策略

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控制好林分结构

    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并且要控制好林分结构。首先在进行植物品种的选择时,要选择一些有互补关系的树种,避免选择竞争关系树种,同时注重树种选择和搭配的层次性,根据植物个体大小、根系深浅以及对阳光、水分等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空间配置,形成一个由乔、灌、草、地被组成的复层混交结构,既提升了空间利用率,确保成活率和群落稳定性,又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其次,要确定主要优势树种,采取合理密植的方法,同时配合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3],控制好林分郁闭程度,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促进下层草本植物的生长,从而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植物造景的综合效益。

 2、注意植物造景中的色彩季节变化

    在进行乡村植物造景设计时,还要注意植物造景中的色彩季节变化。要想使呈现出来的植物景观更加具有生动性,就要考虑到植物本身随着季节更替其生长和发育的特征和生命周期。不同的植物其赏花期、赏叶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根据时间差异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从而营造春花、夏叶、秋红、冬傲的四季变化美景,打造时序景观,能够使乡村绿化更具生机,不再重复和单调。比如,咸阳湖景区规划设计便很好地体现了美丽乡村的季节变化,通过种植不同季节绽放的植物,通过咸阳湖水系实现南北两岸的现代景观交融,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景观,能够让到乡村旅游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

 3、植物造景与乡村文化氛围相适应

    在进行乡村绿化植物造景设计时,还要注意植物造景与乡村文化氛围之间的协调和适应。植物不仅仅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减弱噪音、保护环境等的生态价值功能,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功能。植物通常被赋予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性格”,因此在进行乡村植物造景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风情民俗,根据当地的人文背景、周边的环境特色以及文化渊源来进行相应的植物配置,并且还要去挖掘和研究景观用地中的某些对植物造景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因素,通过这些来创造乡村的人文精神和花木气质性格高度统一的植物造景[4],从而使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得以丰富。比如,咸阳的泾阳县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来扮靓美丽乡村,通过在乡村中就地取材,创新微改造,将旧木材、磨盘、瓦片等进行巧妙摆放,同时与植物造景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休憩空间,这样村庄不仅能够对闲置空间进行合理利用,还能够为村民提供绿色生态且多元化的娱乐休闲空间。

结语

    综上,乡村绿化的植物造景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配置、季节色彩以及人文内涵,打造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应的植物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张淑琴,肖海军.广安市乡村旅游区植物造景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07):8+11.

[2]张淑琴,肖海军.乡村旅游区植物造景研究概述[J].江西农业,2018(24):124.

[3]张超.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植物造景研究[J].居舍,2018(35):109+114.

[4]温汉平,钟明华.浅谈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J].林业勘查设计,2018(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