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夏秋茶加工的优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宣汉夏秋茶加工的优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向丽

宣汉县茶叶果树技术推广站  四川 达州  636150

宣汉是传统的茶叶产业大县,现有规模茶园面积5.77万亩,其中白茶种植面积5000余亩,202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0.45万吨,综合产值3.5亿元,茶农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茶叶产业成为茶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宣汉茶叶基地发展与加工不平衡,茶鲜叶加工量较少,多数茶鲜叶直接销往万源县、陕西省紫阳县、重庆市的开州区、城口县等地,特别是夏秋茶加工更是严重不足。

一、茶叶加工现状

(一)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其余均属于小型加工,由于投入不够,加工设备数量少且十分老旧,生产效率较低,加工产量不足且产品质量标准不高,本地企业春茶只能加工40%左右的茶鲜叶,其余50%的直接外销,部分10%的偏远区域茶鲜叶基本没有采摘;夏茶加工不足10%40%鲜叶直接销往外地,秋茶根本没有加工。全县鲜叶下树率仅有65%左右,这直接影响茶农和种植企业的收入和茶园管护的积极性。

(二)加工技术落后

全县茶叶加工技术人员仍然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这一代人,加工理念落后,对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不够,加工工艺缺乏创新,茶产品质量水平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茶叶销售缺乏竞争力。

(三)加工产品单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加工的大宗绿茶和红翠茶两个主要产品,其中红翠茶还是那个时期达州唯一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到90年代初宣汉茶叶加工重点以加工单芽高档茶、一芽一叶毛峰中档茶为主,大宗绿茶加工较少,特别是1997年国有供销社、外贸等企业改革后,茶叶收购和销售突然失去渠道和市场,茶叶加工企业纷纷倒闭,加工量迅速减少,茶叶新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更是缺乏,到目前为止,宣汉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几大类,但是从加工产品看,绿茶占80%以上,白茶15%红茶黄茶仅占5%是走中高档路线,大宗茶产品基本无加工,产品数量和种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四)产品销售市场不畅

近年来,宣汉经销茶叶的企业不足20家,其中“九顶”、“宏跃”、“当春”3个茶叶品牌的茶叶有12%通过网络销售到外地,20%加工企业批发销往武汉、重庆、成都等地,但均未建立宣汉茶叶品牌专销门市,其余基本都在本地销售,销售数量少,品种单一,市场范围窄,销售方式简单效率低,带动不了加工,更是严重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识有所增强

宣汉茶鲜叶产量很大,但本县企业基本只加工春茶,加工量也不足30%。企业没有做大做强的意识和实力,加之县、镇(乡)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激励机制,企业更加不重视夏秋茶的加工,因此夏秋茶基本不加工,或加工量极少,导致茶农增产不增收。今年夏秋茶加工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招引企业加工、对外产销合作等方式,大量加工夏秋茶。石铁乡整合项目投资100多万元,在斜水村新建宣汉县振兴茶叶加工厂,购置了微波杀青等系列现代茶叶加工设备40多台(套),并引进雅安市名山区品珍茶厂开展夏茶研制、加工,目前已经开发中高档名优绿茶系列产品2个,产量32.6吨,收购鲜叶14.5万公斤,茶农鲜叶收入430.0余万元,茶叶销售均价220元以上,企业效益显著,实现双赢局面。四川桓源茶业有限公司重庆市荣昌宏发茶业有限公司签订绿茶代加工协议,数量2000吨,单价10/公斤,将加工鲜叶(鲜叶为31芽以上)9000吨,鲜叶单价1.2/公斤,茶农鲜叶销售将达到1000多万元。同时,“宣汉县红冠茶业有限公司”持续在漆碑乡加工“漆碑红”红茶系列产品,每年产量在20吨以上。

二、夏秋茶加工优势

(一)鲜叶量大质优

宣汉是全省传统的优势富硒茶茶叶产区,年产优质鲜叶在12350吨以上,年可加工优质茶叶2700吨以上,特别是宣汉是生态旅游大县,环境无污染,气候温润潮湿,生产茶叶含硒富锌,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含量较高,抗氧化作用好,加工产品香高味醇、汤清色明,是优质的天然绿色植物饮品,深受市场好评。

(二)开发潜力巨大

近年来,全县新引进大量的无性系良种茶叶品种,种植水平较高,鲜叶品质优良,如福鼎大白安吉白茶黄金叶等各种茶叶品种,非常适合开发优质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黑茶等茶类系列产品,在重点发展名优茶同时,兼顾大宗茶,全面适应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

(三)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从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和产量看,茶叶市场趋于饱和,但是,随着绿色植物饮品市场的逐渐兴起,优质茶叶产品更受市场欢迎,销售范围越来越广泛。

(四)助农增收作用凸显。

夏秋茶占茶叶产量的45%左右,茶农夏秋茶鲜叶收入占35%以上,按照鲜叶收入5500/亩计算,茶农通过夏秋茶加工,每亩直接增加鲜叶收入2000元左右,对茶农的增收作用十分明显,如完全加工,全县夏秋茶鲜叶收入将达到

1.0亿以上。

三、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夏秋茶加工意识

近年来尽管茶叶产业被纳入全县5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但是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对茶叶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的远远不足,需要进一步出台茶产业基地发展、茶园现代化管理、茶叶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系列扶持措施并加以落实,引导茶叶经销企业重视夏秋茶加工与销售,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意识,增强助农增收的使命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开展人才培训,提高管理加工水平

现代茶叶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全县目前从事茶产业专业工作人员仅4人,开展茶叶精细加工的技术人员不足20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迫在眉睫。一是,进一步开展院县合作,通过聘请省农科院茶研所、川农等茶叶专家来宣汉开展技术合作和专家讲座,转化科研院校最新研究成果,助推宣汉茶产业科技发展,特别该加大夏秋茶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合作。二是,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县、镇(乡)两级服务技术队伍,大力推广现代茶业发展技术。三是,大力开展茶叶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管理、会加工、留得住的乡村科技人才,壮大茶产业发展科技队伍,促进宣汉茶产业科技升级。

(三)突出产品研究,开发夏秋茶产品种类

目前,宣汉夏秋茶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尽管增加了红茶,但加工产量和系列产品种类不齐,应及时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夏秋茶加工茶饮品、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借鉴利用高等科研院校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夏秋茶的综合开发和推广应用。

(四)强化品牌打造,提升茶产业形象

全县现有茶叶品牌8个,其中九顶宏跃是省级著名商标。品牌多而知名度不高,每年只有40%左右的茶产品是以品牌销往市场,其余通过批发销往达州、巴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大中城市。品牌销售率低,产业效益不高,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也不强。县、镇两级政府应出台茶叶品牌建设扶持措施,搭建平台,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鼓励企业通过积极参加茶叶、食品博览会展示展销,多方面、高效率加强品牌宣传打造,进一步提升宣汉茶叶品牌知名度。

(五)拓宽销售渠道

增加茶叶市场份额。目前全县有60%左右的茶叶产品都是在宣汉、达州以及周边市场销售。茶叶企业应加大投入,采取现代物流技术和销售手段开展茶叶销售,主动与成都、重庆、武汉等以及大中城市茶叶营销企业开展销售合作,或在大中城市建立品牌专销门市,或开展网上平台销售,多渠道加强茶叶销售渠道的拓展,增加市场销售份额,从而带动宣汉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