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CT肝脏体积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应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CT肝脏体积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剑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目的分析测定肝脏体积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的低剂量CT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0月接受肝脏体积测定的40例受检者,将其常规剂量肝脏增强计算机层成像(CT)门脉期图像采取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参照组);低剂量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采取IMR(研究组)。比较肝脏总体积、肝段体积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较低,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技术相比,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数据。

【关键词】肝脏体积;低剂量;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辐射剂量

大多数肝脏疾病均会造成肝脏体积出现变化。对于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其病情情况。合理对肝脏体积实施监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意义重大。以往大多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层成像技术(CT)对肝脏体积进行测量,其需采取CT增强扫描图像,且肝脏疾病患者需接受多次检查,减少其受辐射的危害至关必要。但普通低剂量CT扫描会对肝段分界标志的锐利度与肝脏边缘造成影响,同时会影响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性[1]。相关研究显示[2],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相比于传统滤波反投影重建,其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提高图像质量。本文分析测定肝脏体积采用IMR的低剂量CT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0月接受肝脏体积测量的40例受检者,将其常规剂量肝脏增强CT门脉期图像采取滤波反投影重建作为参照组;低剂量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采取IMR作为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38-75(56.23±10.23)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佳能GE 64排CT扫描仪进行上腹部与肝脏3期增强扫描。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区域从膈顶至肝下缘。上腹部平扫、门静脉期和动脉期扫描均采取常规剂量,管电压控制在120kV,管电流根据患者身体质量指数自动生成,准直:126x0.624mm,螺距调节为0.915,机架旋转时间控制在0.4s/周,矩阵:512x512,视野:32x32cm,重建层厚与间隔:1mm。延迟期扫描采取低剂量,管电压:80kV,管电流:150mA。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的前壁静脉注入对比剂,流率控制在3mL/s,总量根据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而定。注射后半分钟与1分钟分别进行门静脉与动脉期扫描,注射后100s实施低剂量延迟期扫描。将患者常规剂量扫描的门脉期数据实施FBP重建;将低剂量扫描的延迟期数据进行IMR重建。根据Couinaud分段对肝脏总体积及肝脏体积实施测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重建图像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

(2)比较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

   两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如表1:

1 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n=40cm3

组别

肝脏总体积

肝Ⅰ段体积

肝Ⅱ段体积

肝Ⅲ段体积

肝Ⅳ段体积

肝Ⅴ段体积

肝Ⅵ段体积

肝Ⅶ段体积

肝Ⅷ段体积

参照组

1196.25±215.56

18.32±8.76

101.23±33.16

127.05±60.46

178.86±53.65

165.68±53.46

132.45±62.89

180.62±68.79

236.31±67.89

研究组

1193.22±214.26

18.45±8.56

98.26±33.23

126.65±59.32

178.08±52.89

165.72±53.52

129.38±61.45

178.29±68.92

238.23±66.78

t

0.063

0.067

0.400

0.030

0.065

0.003

0.221

0.151

0.128

P

0.950

0.947

0.690

0.976

0.948

0.997

0.826

0.880

0.899

2.2比较辐射剂量

 研究组辐射剂量较低,P<0.05,如表2:

2辐射剂量对比(n=40

组别

平均CT剂量指数

平均DLP

平均ED

参照组

10.28±2.08

296.15±68.26

4.45±1.05

研究组

2.96±0.53

82.13±6.45

1.26±0.34

t

21.568

19.742

18.280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直接反映出病变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肝硬化而言,除肝脏总体积发生变化外,还会造成肝脏比例失调,此时肝脏总体积无法将肝脏比例失调程度完全反映出,还需对肝段体积实施测量。临床对于肝脏疾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开展前精准评估肝段体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技术相比,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数据。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其通过更多的迭代次数、更为复杂的迭代运算。采取更完整及全面的系统模型实施对比矫正,从而得到低噪声及高分辨率的CT图像。其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且能提高图像质量,进而使诊断准确率提高。低剂量条件下应用IMR技术能提高肝脏边缘及肝段分界标志锐利度,且能更准确测量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3]

综上所述,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与FBP重建常规剂量相比能显著使辐射剂量降低,且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测量数据。

参考文献

[1]朱晓强,江凯,潘静.螺旋CT测定肝脏体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5):711-714.

[2]李曜,王志恒,李鹏鹏,等.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公式法测定肝脏肿瘤体积的对比研究[J].腹部外科,2019,32(1):17-22.

[3]孙浩,朱桂娟,陈小宇.多层螺旋CT测定全肝体积/脾脏体积比对诊断肝硬化的价值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6):83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