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2
/ 2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张仁猛

身份证号码:131025198805100054

摘要:随着夏季收成的慢慢接近尾声,茬口推动了秋季种植和夏季管道作业,秋季粮食生产和制造已进入生长和生产形成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防洪、防台风、减灾的关键时期。最近,一些读者来信表示,要重视和改进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积极应对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确保粮食作物全年丰产丰收。

关键词: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措施

1我国农业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对灾害预防不够重视

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制定了农业灾害管理的“事前预防、防灾救援一体化”政策,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对策,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得到认真落实,长期以来,重救灾轻预防的观念仍然存在。具体来说,在灾难发生之前,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在灾害爆发之前,灾害管理和援助组织一直在进行物资供应和财政救济工作,但它们无法完全消除灾害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农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破坏,这种防灾减灾方法没有解决症状和根源,在应对由原灾害引发的新灾害或次生矿难时,会表现出精神抑郁和救援不足的缺点。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各个领域开展防灾工作,改变现阶段防控措施单一的局面,促进环境改善。

1.2忽视人为灾害的危害性

当然,灾害通常会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很容易立即造成人员伤亡,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它们普遍受到社会发展的关注。事实上,人为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不亚于自然灾害。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短视行为越来越多,人为灾害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所有忽视人为灾害的行动都将导致严重灾害。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很高的水平。从表面上看,它们属于地质环境灾害,但往往是由于过度开发农业用地和森林,伴随着植物群落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事实上,这是人为的灾难。

1.3灾害防治领导与机构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没有防灾减灾主管部门。在政府机构中,气候、水利、农业、环境保护、民政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分别负责某些类型的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但它们缺乏责任分工和统一合作,导致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灾害发生后,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调动一切财力和物力投入救灾,统一部署和实施不利于防灾减灾的工作。

2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策略

2.1农业大灾保险

农业防灾减灾是一项多层次的工程。不仅要按照大兴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化基本农田等工程措施进行灾前防灾减灾配置,而且要在发生灾害和事故时进行救灾,包括引水灌溉或机构防涝、病虫害防治等。在中国农业工业化和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灾害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重大灾害,比小农在小农经济中的经营更难以承受。此时,有必要建立农业灾害社会保险制度。在采取各种预防和救援措施后发生的农业损害,将通过农业灾害商业保险等损害赔偿规章制度予以补偿。因此,“预防、救援和补偿”是当代农业和农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关键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越完善、越协调,就越好、越有效率,就越能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确保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2.2增强防灾减灾认知能力,完善防灾减灾理念

总结灾害处置相关经验,不断提高灾害处置水平。政府财政应改善防灾减灾资产和农业保险费补贴的预算,以确保其按时、足额和准时。“防灾减灾日”用于培训许多农民掌握各种农业灾害的基本知识和紧急避险技术,以提高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通过一些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为防灾减灾活动营造深厚的氛围,帮助农民掌握购买保险、理赔、防灾减灾和防损的基本知识。

2.3改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方法,提高使用效率

完善农田水利防御体系基础设施。定期检查防汛抗旱防汛准备情况,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加强航道疏浚和水利工程、泵房的建设与维护,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借助水利管理系统和国家水利工程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程度。在全国合理开发的前提下,营销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的有效方式,进一步理顺所有权关系,建立高效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理体系。

2.4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提高防救质量

在农业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统一指挥下,我们将创建预警信息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内容,及时快速更新和分析各种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形成和演变。关键是确保灾害和安全事故高发地区的预测和预警。借助当代网络宣传普及,我们将继续提高农业灾害预警在社会各界的可接受性和可接受性。加强应急救灾储备的监管和数据共享,提高物资供应利用率。在救灾环节,特别是在救灾工作中,要加强统一、积极的应对,防止“打乱仗”。

2.5建立统一的农业灾害防治管理机构

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率高的国家。每年,落后地区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害。必须有一个职能机构来全面解决各种农业灾害。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救援,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此外,在灾害预警信息层面,它也是中央政府提供农村防灾减灾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管理战略的参谋长单位,并对其制定、管理方法和实施中央救灾计划。

此外,它还应成为世界各地农业灾害防控及其相应管理机制和应急措施的数据研究中心,与其他国家在救灾、防灾和减灾方面进行沟通与合作。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国家防灾和控制监督机构,如美国应急管理局(FEMA)、国家应急情报联合会(ONIME)等。,它们遵循从中央到地方的直接领导和管理制度,为满足灾害的紧急需要做好准备。它在指导救援、救灾和救灾中也起着神经中枢和参谋长的作用,其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在建立国家防灾管理机构的前提下,各地区还应设立省、市、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的农业防灾领导小组,专业协调农业防灾的多个环节,作出农业灾害防治的战略决策。

2.6完善农业灾害有偿救助体制

(1)财政局重点救灾储备资金。财政局每年用于救灾的储备将转为股票基金,国家将由行政机关或防灾减灾监督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农业救灾储备基金应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救灾储备基金不是免费使用的,而是以投资的形式用于受灾农村地区的区域乡镇企业,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而项目投资的部分利润主要用于进一步丰富储备基金。第二,农村救灾储备资金不仅限于最初的申请,而且可以逐步积累。农业救灾基金的这两个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受灾地区摆脱依赖感,而且可以增强受灾人民的防灾减灾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资产不会减少,但会继续充足,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农业灾害的能力。(2) 农业救灾个人公积金。根据不同落后地区的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灾害损失程度等情况,征收一定数额的个人救灾公积金。救灾公积金可以作为强制性商业保险公司的统一代理人,也可以作为由行政机关管理的救灾股票基金的来源。(3) 政府机构将协调投资和援助受灾村的农村企业。如果管理方法得当,这种救灾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受灾地区的乡镇企业改变现状,还可以帮助乡镇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化经营。

结论

在我国,灾害频繁发生并蔓延到广泛的地区。基本上,它们每次都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农作物歉收、牲畜死亡、房屋损毁甚至人员伤亡,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许多落后地区实施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统筹部署国内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深远意义的农业防灾工作,可以增强我国农业防灾体系化,进一步增强农村和农业防范灾害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完成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李昶罕,秦莹.我国农业灾害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20(3):49-50.

[2]马宏,朱新芳,杨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防灾减灾规划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5-97.

[3]王宁,李永勤.农业灾害的相关立法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20(2):66-68.

[4]陈金,冯百侠.我国农业灾害补偿机制的冲突分析与融合对策[J].经济导刊,2020(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