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丽华,   ,蔡雯雯

漳浦县医院, 福建 漳州 3632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就诊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3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83例患儿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83例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83例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应用效果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为了提高新生儿科护理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PDCA循环是美国学者休哈特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分为PLAN、DO、CHECK、ACTION这四个环节,从而对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临床护理在引入这一模式之后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来看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很大程度决定着新生儿的健康,但是因为护理经验以及护理重视度方面的影响,导致新生儿的护理服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引发不良事件的关键原因。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科综合服务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科就诊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1天~26天,平均年龄(17.56±1.88)天;观察组83例,男45例,女38例,年龄1天~27天,平均年龄(16.89±1.96)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83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

观察组的83例患儿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计划:(1)P(计划)阶段:制定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分层护理培训、护士长护理质量监督、现场护理指导、提升基础护理技能;(2)D(执行)阶段: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析护理管理方案可行性,并修改护理管理方案,保证护理干预可行性,提升护士参与感及自我监督管理能力;②护理培训:每月进行1次基础知识学习及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分层教育方式展开培训;培训中组织护士自由讨论,分享日常护理经验,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③严格消毒隔离:以“5S”管理法,严格管理新生儿病房环境,制定严格探视制度,减少病房内医护人员数量;④强化护理监督:加强工作质量控制,利用指标标准对护理行为进行约束,如工作目标、考评标准以及季度计划等,以激发起工作积极性。(3)C(检查)阶段:建立质量考核团队,从护理工作中查找问题与错误,明确其中的薄弱部分,并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纠正,并且重视监督与考核工作。(4)A(再优化)阶段:定期对起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指导方案,以避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未解决的问题则应总结产生原因,探索改进措施,开启后续PDCA循环管理。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消毒护理以及病房管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由患儿家属亲自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分~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参与研究总人数×100%。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

观察组83例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3例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

组别

n

基础护理(分)

消毒护理(分)

病房管理(分)

对照组

83

88.51±3.26

87.66±2.08

85.04±3.41

观察组

83

95.86±2.43

94.43±2.64

94.18±2.79

t

-

16.47

18.35

18.90

p

-

0.00

0.00

0.00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观察组83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3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83)

19

41

23

72.29%

观察组(n=83)

36

39

8

90.36%

X2

-

8.93

-

-

p

-

0.00

-

-

3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而言,其属于相对特殊的监护群体,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高。所以,在临床中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应当作为重点管理环节,基于持续性原则不断的改进与优化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

PDCA循环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可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问题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积极培养与训练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为主,继而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计划。由于新生儿机体尚未形成完善的免疫系统,极易出现感染类疾病。另外,家长往往将患儿的哭闹归咎于护理不当,容易激发医患纠纷。因此,在新生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精准识别新生儿科面临的护理风险,提前做好准备,提升护理安全。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看,导致新生儿出现意外事故的原因如下:

1、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层次不齐。在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受到工作年限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沟通能力,多与家属沟通,增强家庭安全感。

2、护理工作不完善。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新生儿较为特殊,不能明确表达自身的感受,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妥善陪护,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例如尿布疹以及交叉感染等疾病。对上述问题,需要制定相关防范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工作修养,在选择新生儿护理人员时,需要以爱心强,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员有关,以高的自觉性以及热情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2)做好对家长的指导与教育。新生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是相对低下,很容易就被外界的温度破坏,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时候,指导家长注意保暖,平时护理宝宝前要注意洗手,减少人员探视,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蕾蕾.PDCA循环在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21年13期,189页,2021.

[2]张水英,徐华英.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2021.

[3]马瑞芳.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3):3.

[4]吴华,叶岚.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No.523(14):39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