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

吴欢

淮南朝阳医院肿瘤中心伽马刀 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1例(伽玛刀治疗)和对照组(奥希替尼治疗)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疗的毒副反应、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且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预后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报道每年新发恶性肿瘤中,肺癌占比约为11.6%[1]。肺癌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是脑转移,肺癌在发生脑转移后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另一方面肺癌脑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和肺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表明,单独通过药物实现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不明显[3]。放疗是脑转移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立体定向放疗作为是一种高精度放疗方法,它具有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的特点,可以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的优势[4]。本次主要研究通过伽玛刀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1年11月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增强 MRI 和胸部增强 CT 以及部分肺部穿刺病理活检确诊;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1例(伽玛刀治疗)和对照组(奥希替尼治疗)33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1.16±8.9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0.46±8.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能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病例入选前未经特殊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脓毒血症或心率失常的患者;(2)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恶性肿瘤或肝肾疾病或高血压患者;(3)妊娠期或脯乳期患者对耐受度低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观察组行伽玛刀治疗:(1)局麻强扫描定位,层厚为2mm;(2)将获得的完整MRI图像上传至 LeksellGamma Plan计划系统并进行三维重建,由具有资质的放疗医师根据肿瘤的位置、体积大小及瘤周情况制定治疗计划;(3)治疗计划上传至Perfexon 操作下安装 Leksell 立体定位头架并固定在治疗床上,尽可能将预选靶灶中心置于头架中心;(4)用3.0TMRI 设备行颅脑BRVAO逐层增台,即可自动化完成。研究中,给予边缘剂量12.00-23.00(平均18.87)Gy,中剂量24.00-56.20(平均39.63)Gy,等剂量线为40% -90%(平均3.90%)。对靠近视神经、视交叉、脑干等需要保护的转移灶,可适当减低单次剂量,分次完成治疗,尽量避免损伤这些重要功能结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实时监视及询问患者的情况,如有意外可紧急中断治疗;治疗完成后常规给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后48h内即可出院。

对照组:奥希替尼(生产厂家: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7,药品规格:80mg×30片)为口服使用,应整片就水服用,不应压碎、掰断或咀嚼。如果患者无法吞咽药物,需将药片溶于50ml不包含碳酸盐的水中,将药片投入水中,无需压碎,直接搅拌至分散后迅速吞服。然后杯子里再加入半杯水,以保证杯子内没有药片残留,之后迅速饮用即可。如果需要经过胃管喂饲时,可以根据上面相同的办法进行处理,只是最初溶解药物时用水15mL,后面残余物冲洗时用水15mL。这30mL液体均应按鼻胃管生产商的说明进行喂饲,同时用适量的水冲洗。这些溶解液和残余液均应在将药片加入水中后30分钟内服用。
12.2预后评估  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复发率、生存率。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疗效评价: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来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治疗的近期疗效。 ①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②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③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④无缓解(stable disease ,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 PR或有增加但未达 PD。总有效率=CR+PR。

1.3.2对比两组预后情况:对比两组预后生存率、复发率。

1.3.3.对比两组放疗后毒副反应:根据RTOG 标准评定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放疗反应,包括(头痛、口腔溃疡、心力衰竭、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CR

PR

PD

SD

CR+PR

观察组  31

8(25.80)

15(48.38)

1(3.22)

6(19.35)

23(74.19)

对照组  33

8(24.24)

6(18.18)

3(9.09)

16(48.48)

14(42.42)

χ2

-

-

-

-

5.376

P

-

-

-

-

0.020

2.2对比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比效[n%]

组别

例数

生存率

复发率

观察组

31

31(100.00)

1(3.22)

对照组

33

32(96.96)

9(27.27)

χ2

-

0.001

5.305

P

-

0.974

0.021

2.3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毒副反应

    观察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头痛

口腔溃疡

癫痫

心力衰竭

发生率

观察组

31

1(3.22)

1(3.22)

1(3.22)

0(0.00)

3(9.67)

对照组

33

3(9.09)

4(12.12)

2(9.09)

1(3.03)

11(33.33)

χ2

-

-

-

-

-

4.279

P

-

-

-

-

-

0.038

3讨论

国内外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恶性肿瘤首位,而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便是脑转移,肺癌患者若出现脑转移标志着疾病已经进入到晚期,其病情会急速恶化,治疗效果差[5]。现阶段,临床主要运用放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手术只能够将小部分表浅的转移灶切除,不适用于转移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位置较深且多发的患者,而药物治疗包括靶向药,化疗药,单抗药等等,本研究中对照组主要使用靶向药中的奥希替尼进行治疗,目前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靶向治疗药物,这种药物主要用来治疗局部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癌症,也是属于一种肺癌的靶向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出现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其中奥希替尼副作用可表现为肺部问题和心脏问题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心力衰竭等等。另外,伽玛刀作为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既往研究,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一种,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其优越性十分显著,利用旋转式聚焦照射,将足够的放射致死剂量作用于颅内转移灶中,在靶点处聚焦高剂量的放射线,获得类似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8]。同时,研究显示伽玛刀是使用单次、大剂量的窄束电离射线精确聚焦于靶点,利用靶内组织与周围组织所受放射剂量的差值或梯度,致死性损靶区肿瘤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会明显降低肿瘤边缘正常脑组织的放疗剂量,从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9]。临床上,伽玛刀治疗作为脑转移瘤微创治疗方法,其疗效逐渐得到认可,在临床上治疗肺癌脑转移瘤预后的影响显著[6] 。本研究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伽玛刀治疗有更高的生存率、更低死亡率,临床近期治疗效果可观,观察组的头痛、口腔溃疡、心力衰竭等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临床上使用伽玛刀治疗对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且具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石晶,魏栋,储云茜,等. 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11):701-704.

[2][2]刘瀚文. 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后38例生存期的影响因素[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6):104-104.

[3] 李彩和,胡昌辰,程东东,等.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J]. 中国医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4):497-503.

[4]孙君昭,程岗,张剑宁. 肺癌脑转移治疗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6):522-527.

[5]石晶,魏栋,储云茜,等. 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11):701-704.

[6]王又君,张兴旭,郭静,等.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新进展[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6):477-480.

[7]李彩和,胡昌辰,程东东,等.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4):497-503.

[8] 徐佳宁,殷东风,高宏,等. 从肝论治肺癌脑转移初探[J]. 山西中医,2021,37(2):1-3.

需要 作者简介:吴欢1989.01.01安徽合肥本科研究方向:肿瘤内科医师

邮寄地址:淮南田家庵区人民南路15号朝阳医院电话:1813017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