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价值分析

玉想立

荔波县中医医院   贵州黔南州  558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理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干预,研究组同时开展关节错缝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关节错缝术;颈椎小关节紊乱;疗效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以颈项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为主要特点的病变,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姿势不良、劳累、久坐不动等因素相关[1],生活行为模式转变背景下发病率呈现一定升高趋势,而中青年人群是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主要患病人群[2]。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病变初期因组织代偿,局部疼痛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3],这也是部分病例早期入院就诊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临床诊疗中发现,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病情未有效控制时,继发脊柱生理曲度异常改变、颈椎病等的风险较高[4],影响生命质量。关节错缝术是一种具有调节紊乱小关节、调节气血、松弛软组织等作用的中医特色疗法。我院近年来对部分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开展了关节错缝术治疗,本研究基于部分病例资料就这一疗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颈椎小关节紊乱诊断标准[5]者;符合关节错缝术治疗指征者;神志清醒、诊疗配合度高;无脊柱骨质疾病者;基础疾病控制效果理想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脊柱疾病者;合并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史者;运动功能障碍者;既往脊柱手术史者;恶性疾病者;传染病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性别

年龄

病程

基础疾病

(男/女,例)

,岁)

,年)

(高血压/糖尿病/其他,例)

研究组/30

16/14

41.29±9.48

3.18±1.05

2/2/1

对照组/30

17/13

40.77±10.12

3.25±1.13

1/2/1

2/t

0.067

0.205

0.249

0.353

P

0.795

0.838

0.805

0.950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理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干预,取坐位先进行病变部位的掌揉法与指揉法干预,肌肉紧张区域采用肘㨰法与小鱼际㨰法交替。围绕患椎进行局部肌肉组织的手法点、按、捏、揉,改善肌肉组织血液循环,理筋手法干预时间为20min。取坐位或卧位开展牵引治疗,将下颌部、枕部采用牵引器进行固定,坐位时适当前倾躯干,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耐受程度等进行牵引力的调整,一般初始牵引力为2.5~4kg,逐步增强牵引力强度,开展20min的持续牵引治疗。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关节错缝术治疗,取坐位通过㨰、揉、按等手法进行颈椎毗邻软组织的放松,扪及条索状、筋结时采用弹拨手法,时间控制在5~10min,将局部肌肉基本完全放松。通过触诊进行每位颈椎偏歪横突或棘突的标记,如是寰枢关节错位,施治者一般采用仰头摇正法,如是颈2-6追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施治者一般采用仰头摇正法等。施治时一般先治疗症状相对较轻一侧,然后再治疗对侧;此类似拉抽屉原理,当抽屉过紧时,先往内推,再往外拉时往往更容易拉出,颈椎复位亦如此。复位结束后, 重新触诊双侧横突或关节突, 如关节复位不完全可定位好错位位置后再重复复位 1次。 注意在做复位手法时切勿盲目追求响声, 甚至以响声作为复位标准, 以避免发生矫形过正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情况、颈肩部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治疗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颈肩部活动功能复常为显效,自觉症状改善、颈肩部活动功能好转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3.2、疼痛症状评定: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颈肩部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30

18(60.00)

11(3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30

10(33.33)

14(46.67)

6(20.00)

24(80.00)

2

4.043

P

0.044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研究组/30

5.56±0.81

1.59±0.42

23.832

<0.001

对照组/30

5.49±0.79

2.77±0.71

14.026

<0.001

t

0.339

7.835

P

0.736

<0.001

3 讨论

颈椎小关节紊乱的发生与行为习惯直接相关,长期姿势不良会导致局部肌紧张,小关节囊松弛会导致局部错位或畸形,继而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的发生。理筋手法以透热为宜,能够发挥较好的舒筋理气、通络止痛的效果。牵引疗法能够进行病变区域肌肉组织的牵拉,改善关节间隙,从而促进错位关节的复位。本病患者临床体格检查中可见病变区域肌肉组织呈条索状隆起,可扪及结节状筋节点。在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力学结构紊乱这一病理改变,因而纠正力学结构紊乱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关节错缝术能够有效针对颈椎紊乱的小关节开展治疗,在关节错缝术治疗中,通过斜扳法进行关节复位,发挥解除神经根压迫、改善血液运行、调节督脉气血、缓解组织痉挛等多种功效,纠正脊柱力学结构紊乱情况,达到解除临床症状的目的。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在提升疗效、改善疼痛症状方面的价值突出,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魏卫兵,周宾宾,李波霖,等.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615-617.

[2]杜顺杰,潘贵春,宋康康,等.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结合中医正骨法与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2):22-26.

[3]段振芳.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0):129-132.

[4]贺志亮,王德成,张慧.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小针刀松解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6):991-997.

[5]王之虹,于天源.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