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老年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研究

许春琦,林慧闽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意义及护理方案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整体化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

,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度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3.33%(7/30),(p<0.05)。结论:针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老年患者,通过整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明显。

关键词: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意义;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对患者创伤小、易维护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受病情、自身体质、营养状况及化疗药物的影响,并发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整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老年患者6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整体化护理,n=30),男性16名,女性14名,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53岁,平均年龄(68.05±8.47)岁,化疗患者10例,癌症晚期支持患者8例,脑出血患者7例,脑梗死患者5例;

对照组中(常规护理,n=30),男性20名,女性10名,年龄最大者75岁,年龄最小者63岁,平均年龄(68.10±8.45)岁,化疗患者10例,癌症晚期支持患者8例,脑出血患者8例,脑梗死患者4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健康指导,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定期肢体按摩等。

观察组患者,整体化护理方案:(1)在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前即对患者进行置管的健康知识宣教,在输液结束后适当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告知患者置管并发静脉炎的可能风险,解释原因及护理方案,回答患者关于病情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病情的负面情绪,结合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一定的自我防治方法,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2)置管时应将枕头高度降低,便于操作者穿刺过程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观察,穿刺时操作人员置管动作应轻柔缓慢,如有阻力出现则立即停止送管,指导患者调整位置并重复握拳松拳,利用生理盐水对置管位置进行冲洗同时缓慢进管,注意不可强行进管;如进管过程中患者应导管刺激出现血管痉挛症状时可暂时停止进管,休息片刻后利用热毛巾对穿刺侧手臂进行热敷,再完成进管,若仍无法完成进管,则需拔除导管重新置入;待导管置入35cm左右时帮助患者转动躯体至穿刺侧;如患者配合度较差,则可由护理人员四肢帮助患者固定,降低置管异位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由研究小组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以及依从性差三个标准[2]

(2)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度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见下表1:

表1治疗依从性对比

组别

依从性好

依从性一般

依从性差

总依从度

观察组(n=30)

21(70.00%)

8(26.67%)

1(3.33%)

96.67%(29/30)

对照组(n=30)

17(56.67%)

7(23.33%)

6(20.00%)

80.00%(24/30)

x2

1.1483

0.0889

4.0431

4.0431

p

0.2838

0.7655

0.0443

0.0443

2.2置管并发症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置管堵塞、皮肤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3.33%(7/30),(p<0.05)。

3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针对需长期输液患者而言,其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患者的身心影响[3],随着近年来穿刺留置技术的不断优化、完善,其安全性价值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属于侵入式操作技术,其也存在着诸如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针对该技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

[4]

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提出了整体化护理措施,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患者的参与意识,告知患者置管治疗的目前以及配合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置管后,提醒患者注意置管的保护,如何进行日常生活,避免过度、频繁活动影响穿刺肢体,树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制管穿刺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针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老年患者,通过整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洪莲,彭博.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健康必读,2020(35):130.

[2]刘书伟. 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循环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5):104-106,113.

[3]刘佩佩,顾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2):1513-1516.

[4]潘玉芹,胡玉洁,张娟. 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开窗换药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液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786-1789.

[5]缪景霞,李慧,姚志琪,等. 基于微信视频的延续性护理对肠癌化疗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维护知识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20,19(1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