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吴秀芬

泰山区上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难治性高血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很多在患病后会出现反复发作情况,且自身的健康会受到明显影响。且在研究中发现,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之后的病变周期较长,如果不能实施对应的治疗指导,会严重影响到健康。而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则主要有以下6种治疗方法,即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学调整、颈动脉窦刺激法治疗、化学药物阻断肾交感神经术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诊治

前言

难治性高血压疾病也被称为顽固性的高血压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明确疾病诊断之后服用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并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之后,患者的血压依旧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难治性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十分特殊的高血压疾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当前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对患者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以免患者由于疾病发生其他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多种治疗药物,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群体,其生理、病理特点与其他年龄层不同,临床需逐一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为针对性治疗奠定基础。

1.1单纯收缩压升高与脉压增大

单纯收缩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动脉硬化加重、血管顺应性不足为特点,其中60~69岁年龄阶段高血压患者超过8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80岁高血压患者高达95%。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以≥60mmHg为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一般在60~100mmHg,且随着脉压增大,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随之增加,因此,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能够避免损害脑、心脏等靶器官。

1.2血压波动大

老年群体血压波动幅度大于中青年群体,主要由于老年群体易受温度、季节变化所影响,常出现清晨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临床控压难度加大。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到站短时间内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且伴有头晕症状。同时,体位性低血压具有年龄独立性,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变化而转变。

1.3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老年人身上,指老年高血压患者进餐后2h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同时在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易发生摔倒,影响老年群体健康。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早、中、晚三餐后,其中以早餐后最为常见,多伴有糖尿病、自主神经功不全,是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主要由于肠胃受到刺激,胃肠黏膜血管扩张,针对此,临床需注重混合饮食,控制食物温度,消除可能引发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1.4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多呈晚上低、白天高状况,且晚上血压低于白天10%以上,为杓型血压,反之则为非杓型血压。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患者远高于杓型患者,原因在于老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应激敏感度增高,且血压不随生理活动的变化而改变,此类现象会造成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异常,使得外周血管阻力加剧,进而夜间血压下降减少,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对于血压调控能力的降低,导致其全天24h血压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夜间不下降,最终致使心、脑器官长期位于高负荷状况下,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使靶器官受损。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及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重要脏器功能会遭受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2.1非药物治疗

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指导过程中,非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式。通过非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控制病症,降低治疗风险和难度,如给予饮食控制指导,通过低钠饮食摄入指导,帮助维持血压指标。经临床对比研究显示,通过非药物干预治疗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症状有明显改善,且相关指标的维护控制效果有所改善,因而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2.2药物治疗

与非药物治疗相对的是药物治疗,经药物治疗后可以缓解自身病症。因而能够得到认可。如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螺内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病症,为治疗效果提升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治疗指导水平。经临床验证发现,螺内酯药物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治疗后其血压维持效果较好。舒张压和收缩压都会有明显变化,表明用药干预性效果明显,可满足治疗需求,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2.3时间治疗学调整

时间治疗学调整也是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发现,以时间治疗学调整作为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水平,为治疗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即在服药过程中,应用时间药理学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2)探讨常用药物和新药影响生物节律的药动学作用。经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们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一样。运用时间药理学知识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用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2.4颈动脉窦刺激法治疗

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发展史研究中发现,上世纪60年代人们以颈动脉窦刺激法为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该法治疗指导过程中,需要以刺激治疗为主,帮助控制维护血压范围。但是由于该法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如果不能做好不良反应排除将会对治疗造成一定影响。相关研究中探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C-sham组比较,OH-sham组的血压、体质量、内脏脂肪含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尿酸水平升高(P<0.05),心率升高,24h尿钠含量降低(P<0.05),由此说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大鼠有积极作用。

2.5化学药物阻断肾交感神经术

随着现有手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技术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运用长春新碱药物对此类患者治疗,药物直达机体,可将肾交感神经刺穿阻断,继而对机体血压指标加以调节。但是该治疗方法应用过程中也存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需要结合临床慎重考虑。

2.6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也可以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发现,以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为难治性高血压治疗,能够控制血压指标,降低患病风险,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通过该项治疗能够降低舒张压水平,将其稳定在固定的范围内,从而起到血压调节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肥胖、食盐摄入超标、继发性多种因素均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发生。这类人群常需要服用多种治疗药物,且单纯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效果并不理想。循环中过量的醛固酮会损坏胰岛素代谢信号传导和内皮功能,不但会引起高血压,还会导致心血管和肾结构及功能的异常。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药不但能够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而且可以预防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张炜,白净,等.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容量负荷对血压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5):5-7.

[2]罗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9,9(30):6-8.

[3]韩魁,张晨.难治性高血压诊治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5(S2):102-103.

[4]张民霞.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