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王云鹏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常规组(29名)和观察组(30名)。常规组行膳食纤维治疗,观察组行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无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优质。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5.9%(22/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常规组13.8%(4/2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恢复,并对抑制炎症具有积极效用。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益生菌;膳食纤维片;临床效果

目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效疗法或药物,临床多采取对症治疗,可帮助稳定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合理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摄入的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对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机体脂肪吸收和控制体质量有益[1]。本文结合本文接治的59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治疗方法,比对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常规组(29名)和观察组(30名)。常规组中16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31至64岁,平均(48.3±8.2)岁,病程2至6年,平均(4.0±0.2)年;观察组中1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31至65岁,平均(48.8±7.6)岁,病程2至6年,平均(4.3±0.6)年。常规组和观察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1.2.1常规组

    行膳食纤维治疗,每天2次,每次3片。持续3个月。

1.2.2观察组

    行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益生菌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天2次,每次4粒;膳食纤维与常规组相同。持续3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比(%)代表计数数据,x2用于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无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优质。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表 (±s)

 组别   例数           ALT                  AST                 γ-GT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29   83.8±11.2  63.9±9.5  56.7±6.5  42.3±5.1  82.7±10.4  67.4±9.0

观察组   30   84.0±11.4  57.8±8.0  57.1±6.8  37.8±4.6  83.1±10.7  59.0±8.0

  t              0.58       13.17      0.75       12.03      0.83       15.1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5.9%(22/2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常规组   29   9(31.0)  13(44.8)  7(24.1)  22(75.9)

观察组   30  16(53.3)  12(40.0)   2(6.7)  28(93.3)

  X2                                    13.26

  P                                    <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常规组13.8%(4/2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肠道不适   胀气   排便不规律   发生率

常规组   29     2(6.9)    1(3.4)     1(3.4)      4(13.8)

观察组   30     1(3.3)    0(0.0)     1(3.3)      2(6.7) 

  X2                                           5.71

  P                                          <0.05

3讨论

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高达10%~30%,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比达10%~20%,且近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病率高达25%,因此积极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对保护患者肝功能、缓解病情和抑制病情进展尤为重要[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无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优质。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5.9%(22/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常规组13.8%(4/2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治疗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恢复,并对抑制炎症具有积极效用[3]。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竹,袁芳,朱莉益,朱敏.肠道益生菌联合谷胱甘肽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10):82-82.

[2]王晓枫.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9):145-146.

[3]胡晓.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