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观察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陶海龙

泸西县中医医院 652400

[摘要]目的: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并发症发病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对比无较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瘤、下肢血肿、皮下瘀斑、曲张静脉残留等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促进椎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传统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作为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病,由于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害因此极易造成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发病率极高,患者的预后水平较差、治疗难度较大,因此临床治疗整体水平不高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几率非常大[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有88例成为了本文实验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4例患者。实验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25±4.33)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52±4.14)岁。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脊柱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通过MRI检查确定骨折时间在2周以内,骨折均为单个椎体骨折,CT检查确定椎体后壁以及椎弓根无损伤。排除标准: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随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迫的患者、出现2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CT检查发现椎体后壁和椎弓根发生损伤、肿瘤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性别

平均年龄

骨折原因

男性

女性

跌倒

负重

原因不明

实验组

24

20

64.25±4.33

21

15

8

对照组

25

19

65.52±4.14

20

17

7

P

〉0.05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呈俯卧位,采用C臂透视检查确定骨折部位椎弓根的位置,并且做好标记,接下来完成手术常规的消毒铺巾以及麻醉,置入穿刺针建立手术通道,提前调配好的骨水泥凝固后通过推注器置入到椎体部位,通过慢慢透视检查观察骨水泥填充接近椎体边缘位置时停止,每个椎体骨水泥的用量在4~7m左右。填充完成后等待骨水泥固化后一次拔出套管等[3]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先用C型臂透视检查确定骨折椎体的椎弓根位置,提高手术床的尾部使患者的腰背部处于过伸体位,医生用双手掌腕部反复按压骨折椎体棘突促进其复位,复位后保持体位进行接下来的手术治疗[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对比无较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对比

组别

VAS评分(分)

椎体前缘高度(mm)

Cobb’s角(°)

实验组

手术前

6.82±1.52

16.52±2.33

24.52±3.62

术后1个月

3.41±0.85

20.23±2.53

16.52±3.36

术后3个月

1.15±0.72

19.63±2.52

15.33±2.25

对照组

手术前

6.84±1.63

16.82±3.36

23.52±4.52

术后1个月

4.25±1.05

17.52±2.36

23.01±4.02

术后3个月

3.25±0.52

16.85±3.36

22.81±3.52

t术后

6.252

5.881

5.326

P术后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痛、下肢血肿、皮下瘀斑、曲张静脉残留等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

组别

例数

下肢肿痛

下肢血肿

皮下瘀斑

曲张静脉残留

并发发病率(%)

实验组

44

0

1

1

0

2(4.55%)

对照组

44

2

1

1

2

6(13.64%)

X2

1.252

P

〈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F-36生活质量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P

精神健康

77.62±7.32

65.21±6.38

〈0.05

整体健康

68.29±8.61

54.43±6.69

〈0.05

生理功能

66.69±6.82

48.19±5.94

〈0.05

情感职能

89.33±8.61

75.59±7.28

〈0.05

社会功能

76.39±8.15

62.19±7.62

〈0.05

躯体疼痛

88.82±7.76

70.51±5.94

〈0.05

身体活力

70.33±6.29

62.46±5.18

〈0.05

3讨论

    由于脊柱骨折较为特殊而且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因此要保持静养,但是长期卧床休养也会带来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等症状,从而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甚至还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微创治疗成为了临床手术的主要手段,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外科治疗常用的微创技术,在改善患者疼痛上有极大的优势,并且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5]。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微创手术联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促进椎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彦,严小林,曾永吉,刘德龙,林琳.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07):728-730.

[2]韩炯,梁泉.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研究,2022,30(07):41-43.

[3]陈修元,张宏波.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02):60-63.

[4]杨博.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健肾强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5]罗贤如,张宏波.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9,32(12):160-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