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周娟,易迪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乐山市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危机干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以及希望水平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HAMA、HAMD评分结果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危机干预护理:宫颈癌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希望水平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身心有巨大影响,患者患宫颈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负面心理,常见的有焦虑、抑郁、恐慌等,术后患者体内激素出现波动,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1]。临床护理多采用常规护理,难以了解患者危机情绪,采用危机护理则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现选取我院收治100例患者,研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常规组: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39.45±2.32)岁,病程1-5年,平均(2.89±0.12)年;Ⅰ期患者25例,Ⅱ期患者25例;实验组: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1.69±2.32)岁,病程0.5-4年,平均(1.98±0.87)年;Ⅰ期患者26例,Ⅱ期患者24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入院后,询问分析患者往期治疗病史,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讲解宫颈癌相关内容,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术后为患者提供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讲解家属及患者自我护理相关事项,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2]

1.危机干预护理小组。组建危机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研究,由护士长担任护理小组组长,其他成员配合制定危机护理计划。同时建立护理风险识别计划,充分了解患者病历、病史,针对性可能出现的静脉穿刺及给药等进行护理前培训,提升风险评估与防范效果;

2.心理护理。宫颈癌术后,患者体内激素波动,加之患者病情影响,所以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心理及情绪[3]。医护人员通过增加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疑虑,讲解宫颈癌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康复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患者术后存在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给予阵痛治疗,以此缓解患者身心痛苦。交流期间注意语言缓和,态度专业,讲解内容真实可信,同时讲解术后正常症状,充分关注患者病情,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排解患者不良心理,解决负面情绪;

3.行为护理。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交流,提升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与关注。同时为患者做出饮食指导,询问患者日常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坚持爱好,以此提升患者康复希望,提升治疗配合性。

4.饮食护理。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应当注意戒烟禁酒、忌劳累、伤情过度等,以免影响机体康复,所以除心理、行为护理外,应当做好饮食护理。主要以清淡、软烂食物为主,避免过于油腻厚重食物;

两组患者均开展为期4个周护理,4周后记录并统计患者各项评分。

1.3观察指标

HAMA、HAMD评分:HAMA、HAMD评分:焦虑、抑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评分>18分表示阳性。患者评分与护理效果成反比,评分越低,护理效果越好。

希望水平评分:采用Herth希望量表进行评价。评分内容包含积极行动、未来态度、新密关系,评分与患者希望水平呈正比,评分越高,患者希望程度越强烈,总希望评分根据各患者希望评分记录值平均分加减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明显变化,且HAMA、HAMD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s]

组别

n

HAMA

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常规组

50

24.35±4.32

17.65±2.38

22.55±3.78

13.29±3.91

实验组

50

24.13±4.33

12.32±2.14

20.02±3.69

9.56±3.01

t

0.254

11.775

3.387

5.345

p

0.799

0.000

0.001

0.000

2.2对比两组希望水平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未来态度、积极行为、亲密关系等希望水平评分得到明显提高,且各项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s]

组别

n

未来态度

积极行为

亲密关系

希望水平总评分

常规组

50

10.89±3.46

10.48±3.87

11.29±2.36

32.88±4.67

实验组

50

15.32±3.88

15.31±3.88

15.36±3.88

39.42±5.81

t

6.025

6.232

6.337

6.20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心理危机是宫颈癌常见问题,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病情康复,且会降低患者身体机能,影响治疗配合度[4]。采用危机护理干预后,可以借助危机干预护理小组制定的危机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心理、饮食、行为护理指导,帮助排解患者疑虑,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同时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及心理,增强患者未来态度、积极行为,促进亲属关系亲密,显著提升患者希望水平。

综上所述,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良好,可改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提升未来态度、积极行为、亲密关系希望水平总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培培. 宫颈癌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估[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192-193.

[2]苏昕留钥. 应用Hogan理论联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J]. 青海医药杂志,2021,51(6):28-31.

[3]贾丽. 危机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03-3906.

[4]曹洁. 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2):2038-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