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针对性护理对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美云

潍坊同心医院  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 本文探究了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原则,选择2021年2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低血糖恐惧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方面无论是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社会生活质量的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针对性护理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也保证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与患者家族遗传基因、患者自身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代谢系统功能病变情况,患者患病后的主要特点为慢性高血糖。随着我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目前,低血糖已经是限制糖尿病病人长时间保持其正常的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已有的一些资料显示,在糖尿病病人中,低血糖与其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关系。低血糖不仅会对病人产生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加重病人的精神压力。病人们害怕低血糖会危及他们的生活,从而害怕将来会出现的低血糖。低血糖对糖尿病病人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饮食过量、胰岛素用量减少、体育活动限制等,从而使病人的血糖控制和自我效能降低。有针对性护理是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并对患者心理和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予专业的引导,让患者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有效性。从2021年2月1日至12月1,我院接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数据和方法

1.1实验数据

选取114名同期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作为受试者。入选条件:①已诊断为患有糖尿病并正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②18至75周岁的患者;③在6个月内出现了低血糖。排除条件:①有低血压、晕针等临床表现相似的患者;②有心理问题或沟通困难无法配合填写调查问卷的患者;③患有肿瘤的病人。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7名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例男性,19例女性;18岁~46岁18例,46~60岁16例,61~75岁23例;糖尿病史5年以内的22例,5年以上35例;学历:初中以下学历15例,初中学历20例,高中以上学历22例。对照组为18~45岁17例,46~60岁18例,61~75岁22例;5年内糖尿病史有20名患者,5年以上37名患者;学历:13例初中以下学历,21名初中学历,23例为高中以上学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总体数据上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这项调查与《赫尔辛基宣言》有关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包括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保健宣传,并对病人进行低盐低脂肪的膳食,并建议病人每日坚持一定的锻炼,不要用热水浸泡脚。住院时,采集住院前6个月的血糖水平,如发生低血糖、昏迷、发生地点、饮食情况、发生时是否测血糖、血糖数值及治疗方法等。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①在住院期间,评估病人的糖尿病认知状况,并根据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②在入院时,引导病人进行常规锻炼,在锻炼之前进行5分钟的轻微的热身,主要是锻炼下肢肌肉力量,主要有原地坐、原地踏台阶、提脚跟、缓慢高抬腿等。每一个练习约1分钟,一次做两个练习。③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患者的负面情感,给予患者耐心、专业的指导,以增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④制定有目标的膳食和生活安排,加强病人的糖尿病膳食知识,使病人了解到食物和疾病的关系。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焦虑量表分成两部分,分别测量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对低血糖的忧虑,并与焦虑水平成正比。运用生活质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心理、物质、身体和社会四个方面,其分数与生活品质有显著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n

躯体

心理

社会

物质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57

51.23±5.04

76.41±5.74

54.37±4.27

73.64±5.44

50.18±6.05

70.97±6.37

52.43±6.51

69.28±5.78

对照组

57

50.95±5.12

73.82±5.66

54.85±4.93

71.31±5.33

51.09±6.11

68.25±6.42

52.07±6.34

71.55±5.39

t值

0.294

2.426

0.556

2.310

0.799

2.271

0.299

2.169

P值

0.769

0.017

0.580

0.023

0.426

0.025

0.765

0.032

2.2两组护理前后低血糖恐惧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前后低血糖恐惧评分比较

时间

实验组(n=57)

对照组(n=57)

t值

P值

护理前

21.17±1.41

20.61±1.88

1.799

0.075

护理后

17.23±1.38

18.15±1.54

3.359

<0.001

3.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随之提高。根据相关数据,从2014到2035年,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病人数量将达到一亿二千二百万,或者更多。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糖尿病足、微血管受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各组织器官周边神经疾病等。在治疗中,血糖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低血糖则是临床上最普遍的一种并发症,对病人的血糖用药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相关的调查表明,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恐惧与病人本身的焦虑、抑郁症等症状是同时存在的,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精神措施来进行治疗。

在治疗1型糖尿病时,低血糖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尽管极少数病人会因为低血糖而对其认知能力造成长期的负面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它是一种令人不适的表现,并且伴有焦虑。虽然有迹象显示,控制好的血糖可以降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控制也会有副作用,许多1型糖尿病病人会产生一种可以理解但最终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焦虑,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产生并发症。有关的调查显示,68.8%的5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低血糖是最大的烦恼,18周岁以下的患者中43.5%的患者表示,低血糖是他们最大的烦恼,进一步带来了不敢开车、拒绝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影响。目前,在糖尿病病人的医疗护理中,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正在逐步推广,它需要从病人的真实感觉出发,把病人的身体状况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针对性的护理,既要熟练地运用疾病的专门知识,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耐心、亲和力等素质。护理工作者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发症状况、血糖控制水平和生理功能状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在进行干预后,治疗组的低血糖恐惧感明显下降(P<0.01),说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轻其焦虑情绪,并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精神状况。结果发现,在接受过护理后,实验组的身体、心理、社会、物质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有针对性的照顾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这种服务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需要,通过点到点的方式来掌握病人的实际需要,从而增加病人的治疗顺应感和满意感,减轻病人的焦虑和焦虑。重视病人的日常行为,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指导他们纠正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措施,以改善病人的血糖,降低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结论

总之,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DM病人的低血糖恐惧症,有助于改善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病人的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黄硕果,陆萍静,张素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7):1-7.

[2]郑丽平.延续护理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6):103-105.

[3]张艳,高珊,杨丹,等.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45-48.

[4]宫计划,徐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7):22-25.

[5]许洪梅,穆纯,包頔.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1):735-739.

[6]何英爱,黄光联,姚叶林,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3):5-8.

[7]李婷,卞茸文.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探析[J/OL].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139-140.

[8]刘宏杰,石红梅,邢丽丽,等.同伴支持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远期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7):86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