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倪萧萧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江苏南京223800

摘要目的本文以探讨临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为研究核心,并进一步分析对其介入个体发育支持护理的作用,以及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病例,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对两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 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观察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统计中,各项数据指标均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运用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护理中,予以实施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建议推广运用。

关键词个体发育支持护理;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生长发育

所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并不是喂养不足,喂养不耐受是因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于喂养的食物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比如腹胀、消化不良、呕吐等,多见于早产儿1。一旦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将直接影响新生儿肠道营养吸收,以及基础病恢复,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合理给予营养支持和个体干预至关重要,以此来达到促进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60例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病例,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比对可得p大于0.05。

表1 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x±s

组别

例数

男女占比

胎龄(周)

体质量(kg)

对照组

30

18/12

32.56±1.26

2.01±0.21

观察组

30

19/11

32.24±1.57

2.04±0.18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实施在对照组,观察中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以运用个体发育支持护理:组建个体发育支持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喂养不耐受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全面掌握新生儿病情情况并予以评估。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发育支持护理方案,实时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腹胀、呕吐喂养不耐受情况,一旦出现需立即对其进行禁食,禁食期间也要保证新生儿营养均衡。实行静脉补充营养,第一天给予10%葡萄糖注射,第二天给予5%氨基酸注射液,第三天给予20%脂肪乳液,根据患儿体质量制定输液量,25ml/(kg.d)逐渐加至150ml/(kg.d),直至腹胀、呕吐症状消失,可对其行经口喂养,10~20 ml/(kg.d),可每三天增加20 ml/(kg.d),待其适应全肠喂养方可停止静脉喂养2。针对新生儿每天呕吐超过三次,腹围 24小时内增1.5cm以上,对其做好肠胃减压护理工作,保证肠胃减压有效,同时确保每天更换一次减压装置,给予口腔护理,直至腹胀症状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每天胃液引出量低于10ml,可停止胃肠减压。为刺激、训练患儿允吸、吞咽功能、协调能力,可给予患儿无孔橡胶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允吸训练,若患儿24小时以上未排便,可对患儿实施排便刺激,每天三次对其腹部进行顺时针环式按摩,每次十分钟3。为患儿营造类似于母体子宫的环境,将患儿放入温度适宜的保暖箱中,暖箱用遮光布遮盖,减少光线、噪音对患儿的刺激,轻开轻关暖箱门,保证室内声音强度不超过60db。在患儿处于清醒阶段,且无哭闹、情绪平稳时,可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抚触,严格把控室内温度与湿度,抚触动作可结合患儿喜好选择小手、小脚等部位,力度控制在抚触完毕之后患儿皮肤微微发红为宜4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借助专业系统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两组差别比运用T、X2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代替,对照两组结果表明P小于0.05,则说明研究有意义。

2结果

表2 将两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S,d)

组别

例数

喂养耐受时间

达全肠喂养时间

鼻胃管留置时间

达纠正胎龄体质量时间

每天摄入奶量(ml)

每日体质量增加(g)

睡眠时间(h)

对照组

30

4.69±0.82

15.33±2.62

14.43±1.31

14.05±1.46

43.16±1.65

13.26±1.15

17.28±0.56

观察组

30

2.83±0.41

12.15±2.36

12.02±1.05

11.16±1.17

51.42±1.69

18.94±1.36

19.83±1.17

3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状态,大概发生率在20%左右,新生儿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医护人员需高度重视,对其情况予以全面评估,并积极给予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儿增强体质,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本文研究,将个体营养支持护理运用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护理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更加人性化、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尽力为患儿创造良好环境,实时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为患儿提供两种方式以肠道外静脉营养并间断经口或胃管喂养,既满足了患儿生理需求,又可确保蛋白营养的供应,通过实施个性营养支持护理方案,避免了营养补充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给予专业抚触护理,促使食物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对新生儿实施个体营养支持护理,使人性化护理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有助于患儿生长发育,该护理值得全面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艳秀,梁莹莹.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3):22-24.

【2】金婷,徐红贞,唐芳等.新生儿肠造口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3(01):36-40.

【3】张小雯,李海燕.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7):3993-3994.

【4】陈秀贞,马莉.手腕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0):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