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中医养生学》临床基地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微信公众平台在《中医养生学》临床基地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吴倩,胡陵静,陈新瑜,周小莉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渝中区道门口40号,400011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用于《中医养生学》在临床基地本科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中医临床基地2018级、2019级本科生为观察组,选择2017级本科生为对照组。观察组利用微信公众号预习和复习。用问卷星调查学生对微信公众号教学的评价。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果:两组随堂测验卷面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问卷调查正向回答选择率高,但留言率低,回答率低。结论:运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医临床基地本科生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获益有限,没有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优点。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微信公众号;中医临床基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新媒体纳入教学改革,包括中医类本科教育[1]。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尝试,微信公众号可以载入课件、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多项研究指出其优点主要包括[2,3,4]:1)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归纳课堂下的碎片时间3)有利于师生互动4)能够直观显示阅读量等。虽然有如上结论,但是目前高校教学使用微信公众号的频率并不高,可见存在不利或者不便因素,制约其发展。本研究在中医临床基地本科教学过程中,运用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辅助《中医养生学》教学,发现了一系列现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本中医临床基地2018级本科生40名、2019级本科生39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均为大学3年级中医内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其中男性13名(16.45%),女性66名(83.54%),年龄(23.03±0.13)岁;选择2017级本科生40名为对照组,均为大学3年级中医内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其中男性6名(15%),女性34名(85%),年龄(23.54±0.08)岁。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课程设置,学习进度完全一致,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进行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下课后10分钟的时间用书面问卷形式随堂测验。选用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十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主编:马烈光,蒋力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观察课程:《饮食养生》《雅趣养生》《传统运动养生》《因时养生》4个课程,每课程2学时。

1.2.2观察组教学方法:观察组教学分为课前、课堂、课下3个版块。课前:观察组所有学生均关注《中医养生学》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预习课程关联知识,预设课前问题,看书预习,有疑问及时通过留言提出。课堂:教师围绕课前问题随堂抽问,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让下一位学生点评上一位同学的回答,并阐述自己观点。最后教师再总结大家的观点,参照教材讲解。教材与对照组相同。课下:用下课后10分钟的时间用书面问卷形式随堂测验,题目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鼓励所有学生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讲述学习该课程的感受,提出疑问(自愿)。用问卷星匿名调查所有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1.2.3微信公众号管理方法:由本临床基地教务科督查及审核,中医养生学教研室管理。经教研室共同讨论后,编写相应课程辅助教学内容大纲,制作公众号内容。内容提前提交教务科意识形态审查,在相应课程开始前3天推送。课程结束后利用平台自带功能,对每周阅读人数和次数、学生访问参与率和活跃程度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1.3观察指标:

1.3.1客观指标:对比两组随堂测验的卷面分、期末考试的卷面分。观察组微信公众号留言提问的参与率。参与率=参与留言提问人数/观察组总人数

1.3.2主观指标:观察组匿名调查的结果。

1.4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以p<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客观指标对比,两组随堂测验卷面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如表1。微信公众号留言参与率:《饮食养生》15.19%,《雅趣养生》10.13%,《传统运动养生》37.97%,《因时养生》6.33%。

表1.两组随堂测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卷面分比较

组别

随堂测验平均分

期末考试平均分

对照组

80.42±10.59

90.35±7.54

观察组

79.85±11.26

90.23±10.16

p值

0.8891

1.0374

2.2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79名学生中,有52名选择愿意使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占65.82%;有18名选择无所谓,占22.78%;其余选择不愿意,占11.39%。如表2。

C:\Users\1\Desktop\饼\5fc9e98ef8979f0e5e28c9d92515f5a.png5fc9e98ef8979f0e5e28c9d92515f5a

有60名选择微信公众号对学习本课程有帮助,占75.95%%;有3名选择不知道,占3.8%;其余选择没有帮助,占20.25%。如表3。

C:\Users\1\Desktop\饼\0d2970e508c3ccf1cd731b579e30b55.png0d2970e508c3ccf1cd731b579e30b55

有60名选择喜欢微信公众号内容,占75.95%;有12名选择看不懂,占15.19%;有7名选择不喜欢内容,占8.86%。如表4。

be014e2d574e7eab5aedbe7512f9008

在自由提意见或建议这项,有24名填写,填写字数最少2字,最多25字。多数是“加油!”这类鼓励性语言;也有留言建议增加与期末考试相关的内容;还有留言提出其他网络平台有现成的内容,不用另开微信公众号。

  1. 讨论

3.1运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对提高考试成绩并无显著帮助。

本研究中2组学生在相同的随堂测试题和期末考试题的测试下,卷面成绩并无统计学差异。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分析:一方面,对照组虽然采用传统授课方法讲授知识,但知识点讲解清楚,和运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并无差异。第二方面,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中大部分以大段文字为主,内容缺乏引起注意的兴趣点[5],学生阅读时缺乏注意力。有研究分析将中医药学术内容改编转化为微信公众号内容,需要加入学术文章口语化、紧贴时事热点、美化排版、题目切中读者痛点等技巧[6]。而反思本教研室缺乏相关技巧,不新颖。第三方面,《中医养生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体现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身体素质等多方面[7],考试成绩仅能反映短期教学效果。

3.2学生对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可能兴趣了了。

本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留言参与率低,留言内容简单,推测学生可能对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并不真正感兴趣。问卷星调查结果虽然大部分为正向回答,但学生实际表现与上述高赞同率并不相符。如观察组留言率低,课堂答问不积极。课程《传统运动养生》留言率相对稍高(37.97%),当期公众号内容为八段锦演示视频,多数留言表示:“八段锦动作难学。”或者:“希望不要考试八段锦。”结合学生的反馈,在相应课堂上重新亲身演示教学八段锦。这一反馈和对照组在课堂上的现场反馈基本一致。

笔者分析学生对微信公众号不感兴趣的原因,最主要在于互联网社交软件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本身在传媒中的影响力已逐渐式微。近年来,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与日俱减”,而短视频正因其课程节奏快、吸引力强、应用性强等优势成为学习工具[8]。近年来有不少教育者,包括医学教育者将短视频辅助教学作为教学改革来创新[9,10]并取得一定成效。反观微信公众号有效推送越来越少。有研究调查了江苏省10所高校2020年1月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效果,发现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活跃度都较差,以阅读量最高的南京大学为例,点赞数仅占阅读量的0.15%[11]。还有研究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与其他媒体的内容重复度高,其次是和用户互动性差[12]。比不上其他一些本身就建设得成熟的平台。如有教育者提出[13],学习传统雅趣养生时,先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去了解书画艺术。这些视频本身就有网络传播力,不需要教师费心制作。

3.3任何互联网平台都只是一种工具。

有教育者指出[14]:回顾教育的发展历程,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在一段时间内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高的期望,期待新技术快速高效地解决以往存在的种种教育问题,但是现

实往往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网络平台,都只是一种工具。是教育者本身赋予这个形式“传播知识”的意义。抛开工具,教师也能够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点亮学生热爱科学的火苗[15]

4.结论:运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医临床基地本科生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获益有限,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没有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优点。互联网的各种工具更新和淘汰很快,教师应当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入手,不能依赖于某项工具。

【参考文献】

[1]罗良涛,刘仁慧,陈晓芹,等.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病案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 1) : 47-48.

[2]刘沐熙.微信公众号辅助高职生理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7):99-101

[3]胡明岸,刘密,刘琼,等.医学科普类公众号的创建必要性及创作思路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0( 3) : 120-121,140

[4]刘春栋,张小根,涂小丽,等.微信平台在口腔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管理,2021( 4) : 398-401,410.

[5]何炜,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策略探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1):84-88

[6]吕冬梅,陈玲,吕禾,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推广分析——以《中国中药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2,34(02):198-201

[7]隋月皎,卞镝,纪天一,王鹰.中医养生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100-101

[8]林宁.短视频运营环节设置对教学的辅助促进效果——以“影视后期”课程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

[9]王洪波,田伟,王振东.等.短视频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65-66

[10]陈静,朱琳,刘莉.等.“短视频+知识”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在肝胆外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107-109

[11]刘丹,李阮珊,青珊.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及特征研究[J].传媒论坛,4(07):24-27

[12]张昀皓.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5):241-242

[13]谈博,操红缨.慕课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7):74-75

[14]陈建冶,林微微,史月华.微信公众平台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教育,2022,31(02):217-220

[1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c。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医养生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JDJG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