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护理研究

郭艳丽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0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91例新生儿按照低血糖值进行分类(末梢葡萄糖>2.2 mmol/L, n=33)。结果  两个群体中新生儿胎龄、发育状况、出生质量、喂养不当、新生儿窒息、低氧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低体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糖的病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低氧血症、低体温、喂养不当、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特点;影响因素

低血糖是一种很普遍的代谢病,它是一种血糖异常的症状。而新生儿的低血糖是指新生儿的低血糖,与成年人的低血糖是不同的,而新生儿的低血糖是低的,所以其确诊为2.2 mmol/L。因为初生婴儿的低血糖没有任何征兆,只有轻微的多汗,嗜睡,喂养困难,反应迟钝,没有典型的症状。临床上很难及早诊断,如果放任其发展下去,会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葡萄糖供给,从而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癫痫等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其长期的预后。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低血糖是确保其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机理和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了两个层次:围产和母亲。本文通过对2019年3~2021年3月份的新生儿病历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以了解其发病原因,为今后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打下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在新生儿科接受单胎、头位、住院日龄≤7天、无先天性高血糖、无 HIE、170名、32~42周、平均(37.6~730) g,产后产后4~137 h、平均(36.85±4.42) h。结果:在低血糖组男童19名,女婴14名,体重1540~3260 g,其中14名婴儿通过阴道分娩14名,19名女性为57.78%;正常对照组男性202名,女性156名,其中女性156名,体重1570~3290 g,平均2875~740 g,其中145名孕妇和213名(59.50%)。

1.2 研究方法

1.2.1 血糖检测

新生儿住院后,在哺乳之前,应在婴儿的足跟区进行灭菌,使用一次性的无菌针进行穿刺,抽取1滴静脉血液,并使用瑞士 Roche公司(Roche Inc.)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抽血后要用消毒棉签进行一定的挤压和止血。

1.2.2 资料收集

新生儿出生年龄,出生年龄,出生年龄,发育状况(有没有胎龄、适合的),出生质量(体重低、体质正常、巨大)、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喂养情况(是否存在延迟喂养、摄入不足等喂养等不当行为)

1.3 统计学分析

测量数据以平均偏差××× s表达,群组间的对比使用 t检验,统计数据以百分比(%)和2次试验进行对比;应用多元线性多因子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了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各种因素。两组间 P<0.05有显著性差别。

2 结果

采用逻辑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各因子间有显著影响的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派。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血糖危险因素为早产儿、胎龄儿低于胎龄儿、低体重儿、喂养不当、低氧血症、低体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等。

表1 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影响因素

变量

赋值说明

早产

X1

否=0,是=1

小于胎龄儿

X2

否=0,是=1

出生体质量

X3

低出生体质量儿=0,正常出生体质量儿=1,巨大儿=2

喂养不当

X4

否=0,是=1

新生儿窒息

X5

否=0,是=1

低氧血症

X6

否=0,是=1

高胆红素血症

X7

否=0,是=1

感染

X8

否=0,是=1

低体温

X9

否=0,是=1

母亲妊娠期高血压

X10

否=0,是=1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

X11

否=0,是=1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主要是因为葡萄糖供给的缺乏,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作用,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的损害,从而导致智商下降。有资料表明,婴儿的低血糖发病率约为3%~10%[12~13].对391名婴儿进行了33次检测,其发生率为8.44%,符合以往的研究数据[14~15]。本文总结了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新生儿的早产比率为54.55%,低体重儿童为48.48%,低于胎儿为36.36%。以上三方面均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应引起临床注意。

新生儿低血糖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糖的摄入、分解、利用和贮存等代谢过程的不正常都会引起其低血糖。王静等[17]的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是低血糖的独立风险因子。肝糖原贮藏是初生婴儿的主要血糖源。妊娠37周后,胎儿体内的糖原储备量会减少,从而导致胎儿出现低血糖。而低量儿及低于胎龄儿童因其自身体重偏轻、皮下脂肪层厚度、体温调控机能不健全、身体糖异生酶谱含量低、糖异生代谢通路不畅,不易保持正常的血糖,因而极易发生低血糖[19]。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饮食、忌烟忌酒、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过于疲劳和心理上的压力,尽量降低早产儿、低出生质量、小于胎龄儿等危险因子。早产儿、出生质量低、胎龄儿出生后要尽快给宝宝喂食,通过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等方法来补充外源性的糖,以保持体内的血糖代谢的均衡。

此项研究发现,低氧血症、低体温等新生儿的低血糖也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低血糖是造成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人体在缺氧时,体内的氧化酶降解通路会被阻断,而人体的代谢活动则依赖于糖原酶的非氧酵解,从而导致体内的糖原含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出现反常的降低[20]。低温度是婴儿最普遍的合并症之一,在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代偿方式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但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糖原降解和糖异生的酶活力下降,血糖的来源减少,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因此,对有相关并发症的婴儿,应积极进行产后的介入治疗,做到规范的复苏,纠正低氧血症,注意产后的保护,防止低氧血症、低体温等。尤其是在早产婴儿的治疗上,存在着“黄金60分钟”的观念,即在出生后60 min的精心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的低温,以保持36.5~37.5℃为目标,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方法(26℃~28.0℃)、塑料薄膜包裹、加热床垫和保温盒等。有些人相信高血糖和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和低血糖新生儿的低血糖风险因子[23]。这也许与此项试验样本数目的缺乏和低血糖新生儿的数目有关。

综合以上因素,低血糖主要与早产、低出生体质、低胎龄儿、低氧血症、低体温、喂养不当、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顾妙峰,侯海静.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与潜在病因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5):566-569.

[2]刘华,盖迪,邹丽颖.新生儿低血糖的研究及管理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9):181-184.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7-38,141-143,103.

[4]金叶.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9,26(4):253-255.

[5]锁彤晖,杨国琴,虞文芳,等.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2):1546-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