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妇科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张小娜,王婷婷,通信作者,王亚妹,陈珏,谢君,谭丽丽,陈宇

海南省肿瘤医院 海南 海口 570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妇科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接收治疗妇科肿瘤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积极采取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及全面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结局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导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DVT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下肢、肝脏、盆腔及阴道旁的静脉,发生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约占90%,尤以下肢多见。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故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右侧的2.5倍[2]。血栓的形成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耽误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栓子脱落可形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并且是妇科恶心肿瘤手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公认PE中80%~90%是由DVT引起的[3]。本次研究为了分析探讨妇科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接收治疗妇科肿瘤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妇科肿瘤患者;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疗,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异常者;④患者病历本齐全。排除标准:①有其他合并血栓倾向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或神经有疾病者;③中途退出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患者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9.33±12.794)岁;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9.18±12.04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工作按传统护理常规进行,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指导患者早期下床运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栓药物治疗等。

1.2.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DVT的预防:评估,对患者术前综合评估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化疗、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史、高龄、贫血、血容量不足、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等,对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查体。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①物理预防:病情允许入水量为2000-2500ml ∕天, 如有静脉补液酌情减少饮水量;同时呼吸和咳嗽锻炼;患者自行下床活动,对于无法下床活动者多于床上进行下肢功能操锻炼和挤压腓肠肌,挤压方法为双手从远端到近端挤压小腿至膝关节,挤压时保持3秒,每次5~10分钟,3次/天。同时给患者使用气压泵,一般压力调节在35-40mmHg,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 [3]。②饮食指导,多进食高纤维素、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因食,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尤其是对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肿瘤患者。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引起便秘,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③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包括肝素、 低分子肝素,有研究表明使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机械预防措施可以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 DVT 的发生率,对于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排除抗凝禁忌后应积极地采取联合预防方案,进而减少 VTE 的发生率。预防性抗凝应在术前12h开始, 持续至少7~10d,推荐使用最高的抗凝预防剂量;对于高 VTE 风险且出血风险低的盆腹腔手术的癌症患者,预防性抗凝应延长至术后4 周[4]。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时,仔细观察患者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出血征兆,尤其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伤口渗血及阴道流血。临床上关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目前仍无统一方案,所以制定符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措施迫在眉睫。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380\wps1.png±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发生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60

0

0.0

对照组

60

3

5.0

x2

--

--

5.1282

P

--

--

0.0235

3.讨论

    预防深静脉血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DVT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非常重要,做好术前DVT的评估及围手术期的预防工作,争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4-5]

本次研究报告中观察组经过全面预防护理后,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妇科肿瘤患者全面实施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妇科肿瘤患者需要积极采取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便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结局,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周继珍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0):254-255

[2]  赵涤.妇科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3,14(6):80-81

[3]  马力.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1):169-170

[4]苟元, 王润. 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21, 27(1):2.

[5]聂微,哈颖.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华西医院,2014,29(3):53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