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护理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积极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安宁护理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积极影响观察

杨翠娥

(常州市肿瘤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安宁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本院近2年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36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肿瘤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实验组进行安宁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在心理状态方面,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72.22%,差异明显。结论 安宁护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生命价值与自我认知,从而使其更加坦然的应对死亡。

关键词:安宁护理;晚期癌症;生命价值;满意度

晚期癌症是恶性肿瘤的终末期,多数的晚期患者在遭受死亡和疾病症状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从相关调查来看,目前在国内每年患癌病例高达300万,其中晚期患者更是高达60%。病情发展至晚期已无法根治,而且5年生存期也不足30%。本院自2021年引入安宁护理模式,在其实践运用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良好的价值。为掌握其具体价值,本文针对3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周期,从这一段时间内我院肿瘤科接诊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36例。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经病理学活检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2)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3)生存期在3月以上。(4)配合度及遵医行为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有血液性、传染性疾病者;(2)合并有精神障碍者;(3)配合度较差及拒绝参与研究者。以患者的意愿度为准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男/女)

年龄

(岁)

肿瘤类型

肝癌

肺癌

结肠癌

胰腺癌

胃癌

其他

对照组

10\8

62.3±5.6

5

6

3

2

1

1

实验组

12\6

63.1±5.9

6

6

2

1

2

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护理、症状控制、病情监测、情绪指导等。实验组患者按照安宁护理护理流程进行干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2.1 设立安宁护理专项小组

联合科室护士、主治医师、药剂师等成员共同组成安宁护理专项小组,小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对小组成员定期围绕安宁护理相关知识进行专业培训,以PPT讲解、资料查阅、实践模拟等形式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安宁护理相关理论及实操技能。患者入院确诊后,小组成员及时介入全面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对于个别因病情过重无法治疗的患者要及时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待家属同意后进行系统的安宁护理。

1.2.2 悉心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24h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测,并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做好患者教育及解释工作,督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了解患者喜好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创设一个安静、温馨的休养环境。为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日间可定时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此外,加强对患者的睡眠护理及疼痛护理,对此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疏导,采取情志转移或音乐疗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同时针对患者疼痛情况遵照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护理,并采取芳香疗法改善患者睡眠,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1.2.3 生命教育及哀伤辅导

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对于死亡所持的态度,通过健康宣传手册发放、健康知识讲座、微视频学习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自然死亡的观念,以针对性的死亡教育让患者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自己余生未了的心愿。同时加强对家属的哀伤辅导,教育家属能够合理的宣泄悲伤,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自身情绪避免对患者造成消极影响。

1.3 观察指标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问题越严重。

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表调查见附录I)针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总计发放3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具体满意度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护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在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x±s)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18

59.32±8.02

51.09±7.83

59.64±8.12

52.18±8.04

观察组n=18

59.12±7.93

33.21±6.69

59.77±8.23

31.20±6.56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72.22%,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6

7

5

13(72.22)

观察组

12

5

1

17(94.44)

3 讨论

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特殊的临终患者今年也是一直备受关注,据以往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临终前意识是比较清醒的,每天面对死亡的威胁,同时再加之治疗的痛苦,导致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最终造成生存质量大幅度降低。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最大化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核心目的。因此在治疗期间除了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之外,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患者临终前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安宁护理是针对临终患者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心灵照护,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姑息治疗方法。陈肖丽在报道中提出,对于已经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应适当的减少非必要抢救措施,从而缓解患者的身体不适,就减轻患者在生命最好关头所遭受的痛苦,使其能够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再次,刘超婵还强调,在针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使其明白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现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归宿,使其能够客观的看待死亡,最大化的缓解对于死亡的恐惧,还要同步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让家属能够树立起一种正确的死亡观念,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心理去看待家人的死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陪同患者度过最后的快乐时光。

关于安宁护理的具体应用价值,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家属满意度更是高达93.75%,这一结果同陈其佼等人研究相一致[4]。由此也有力的证实了安宁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艳,王敬军,鲁勤.安宁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综合护理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3):128-130.

[2]陈肖丽.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护理的效果评估[J].智慧健康,2020,6(36):152-153.

[3]刘超婵.肿瘤晚期患者家属对安宁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