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鸡眼30例经验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火针治疗鸡眼30例经验介绍

刘兵银

新乐市承安中心卫生院田村铺院 050701

[摘要]探讨应用火针治疗鸡眼的疗效。方法:使用中细火针,用酒精灯烧至通红至白亮,迅速刺入鸡眼中心,及四周,直达基底速出,用无菌棉球压迫少许,不上药。结果:治愈率100%。结论:使用火针治疗鸡眼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费用低廉,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笔者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特色门诊,收集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81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5余年,发病部位,足底13例,足趾17例,单发21例,多发9例。)

1.2病灶基本损害为绿豆至蚕豆大小,圆锥状角质增生。淡黄或深黄色,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略隆起,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呈鸡眼状;削去外层可见中心有角质栓。发病以足趾多见,偶见于手部;多数为1—2个【1】。长久站立或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受压是重要的发病诱因,致使局部气血不畅,肌肤失养而形成。圆锥状角质增生的顶端呈楔状嵌入真皮部,其下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即鸡眼滑囊。因坚硬的圆锥状角质尖端压入真皮中刺激乳头部丰富的神经末梢,故可发生剧烈的顶撞样疼痛。

2. 治疗及操作方法

2.1术前准备,酒精灯一盏,棉签一包,碘伏100毫升,纱布块若干,中粗火针2支(直径0.75mm)。

2.2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摆放出最佳施术位,鸡眼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中细号火针,医者一手持酒精灯点燃,一手以握笔式持火针,灯火紧靠病灶约1—2cm,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针尖部,直至针尖烧红至白炽后,对准鸡眼正中,垂直刺入,有落空感立即出针,若鸡眼较大,可在鸡眼周围,向根底做向心性透刺4针,以达基底为度。但不宜过深或过浅,浅刺达不到治疗目的,神刺伤良肉,术后有出血,纱布块按压即可,每周治疗一次,连续3次进行疗效评定,嘱患者一周内不能沾水,穿合适鞋子,鞋底柔软舒适,避免穿太紧袜子。

3.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院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三个等级;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完全消退,在长时间站立及行走后,无疼痛感,则判定为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皮损消退30%以上,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仍有轻微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轻,则判定为疗效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皮损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压痛无减轻,则判定为未愈[2].

  1. 讨论

鸡眼多发于足底,足趾部,好发于经常受压或摩擦的部位。在受到外力挤压时,产生疼痛,影响行走,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因损伤感染。

鸡眼多发生在中青年和老年人。该病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到摩擦、挤压,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生本病。病灶为黄豆大楔形角质增生,色泽由淡黄或深黄逐渐变为暗褐色,高于皮面,顶部硬结,深入皮内,状如鸡的眼睛,故得名。挤压时,病人有疼痛感,多数在足骨突起受压部位。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卓著、适应证广的特点,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广泛运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科的疾患,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火针治疗皮肤病源远流长,现将其治疗发展史概述如下。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火针为燔针、火针疗法为悴刺,该书对火针的针具、刺法以及适应证、禁忌证都有初步的描述,认为火针的治疗多局限于寒证,禁忌证为热证,说明当时火针已有应用,但未得到较全面的推广,也没有寻找到火针治疗皮肤病的相关资料。

唐宋至元明清时期,已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火针理论基础,打破了《黄帝内经》的范围,在此阶段火针治疗皮肤病主要局限于各种疮疡,其他大部分皮肤病都没有相关论述。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外疖痈疽,针惟令极热”。首先将火针应用于皮肤外科,治疗疮疡痈疽和瘰疬痰核等疾患。《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则对痈疽用火针或不用火针的证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针灸聚英》中说“破瘤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执可也”。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里较全面地论述了火针治疗痈疽的机理。《针灸大成》中说:“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皮无头者,但按毒上软处是已溃脓,其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墨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一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从两旁捺之,令脓随手而出。”《外科启玄·明疮疡宜火针论》中说:“火针之用最宜得法,取效陡然,凡痈疽之深,火针用则不可浅。痈疽之浅,针亦不可深,要乎得中,中病而之。”《外科正宗》 中说:“治瘰疬、痰核……将针烧红,用手指将核握起,用针当顶刺人四五分,核大者再针数孔也妙,核内或痰、或血,随即流出,候尽以膏盖之。”《景岳全书》中说:“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藉火力不能速也……”薛己的《保婴撮要》则用病例方式说明了用火针治疗小儿气血虚甚的腋痈要“当先大补后用火针”,肝肾先天禀赋不足的疮、肌肉不生不能用火针治疗。

清代火针疗法的发展相对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得到普及和提高,火针疗法重新得到重视,火针治疗皮肤病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当代,以贺氏火针和师氏火针最有影响,贺普仁首先发起和倡导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使这一古老疗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贺著红的组织下成立了“贺氏三通法研究会”,其中之一的温通法即火针疗法,在阐发火针治疗原理、规范火针操作方法的同时,扩大了施术区域和适应证,将火针广泛运用于皮肤科疾病如牛皮癣、鸡眼、瘾疹、蛇串疮、雀斑等。师氏火针法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师怀堂研制的“新九针”法内容之一,该疗法改进了火针针具、完善操作、注重辨病施针、因病选用针具、经络学与解剖学结合及各种刺法综合运用。

《灵枢·根结》中指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火针疗法正是通过局部刺激,依靠经络的传导感应,发挥有益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这种作用的特点是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的调节,无论是机体的功能活动处于亢进状态,还是低下状态,都能促进其恢复正常。也就是说火针治疗后,通过腧穴一经络的传导感应,能够全面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阴阳、气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火针疗法能够对人体的大脑皮质、自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能够产生功能调整作用,并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促进有利代谢与细胞修复,这种积极的治疗作用,有益于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此,火针疗法可以治疗临床许多疑难病症以及各种阳气虚弱证。【3】

火针疗法是使用钨钢制作的特殊针,并用酒精灯烧红,迅速刺入穴位及病变部位,起针后无需包扎,但需注意防止烧灼部位沾水,以防感染,一般不用服用消炎、止痛药物。15天即可见鸡眼软化而愈【4】。

目前治疗鸡眼的方法很多,如手术,冷冻,激光,小针刀,鸡眼膏贴敷等方法,这些方法治疗成本高,需要长时间复诊,且治疗后易感染,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火针疗法一般只需一次即可治愈,极个别需要重复施术,病人只需要承受几秒疼痛,治疗结束不影响生活和工作【5】。

总上所述,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使用火针治疗鸡眼,能够收到满意效果,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经济适用,且有较高治愈率,复发率低,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1. 治疗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组30例,治愈30例,治愈率100%,随访一年无复发。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陈某,女性,26岁,自述右脚大拇指,鸡眼2年余,采用火针治疗,两周后已基本痊愈,20天后复诊,足大趾皮肤已恢复正常,鸡眼脱落告愈。

例2:患者张某,男性,50岁,右足跟发现硬结半年余,曾外用鸡眼膏贴敷,疗效欠佳,现疼痛较重,活动受限,来我院特色门诊就诊,查:患者足跟部硬结为黄豆大小,圆形,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较深,触之坚硬,压痛明显,诊断为鸡眼,给予火针治疗,鸡眼中间一针,周围四针,向根部透刺,一周后复诊,鸡眼变黑,同法在治疗一次,一周复诊,鸡眼自行脱落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 《皮肤科治疗学》吴志华.2006年04月,第一版 .495-49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火针治疗难治性皮肤病。主编黄蜀.陈纯涛.四川科技出版社.2014.06.第一版.2-5。

4.黄彦捷.火针治疗鸡眼。中国民间疗法 2004年2月12卷 第2期,59。

5.刘保延.火针.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