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王敏,王娟,张萍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宁夏银川  750001

【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年龄41-75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直径0.5-4cm,平均1.8cm,5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灰白色结节状、界清、质中略软,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异型性较轻,部分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乳头结构不明显,实性增生的细胞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其中4例体检发现,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5例巢内肿瘤细胞P63和SMMHC均阴性,2例巢周肌上皮部分阳性,3例外周肌上皮阴性。5例患者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类好发于老年人的特殊组织学亚型乳腺癌,免疫组化通常表达雌孕激素受体,部分病例可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组织学分级常为I-II级,分子分型通常为Luminal A型,生物学行为大多数为低度恶性,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或普通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依据巢团外周有无肌上皮,分为原位型及浸润型,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必须诊断明确。

【关键词】 乳腺癌;实性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 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 1%~1. 7%[1]。以老年人多发,好发于老年女性,国外文献报道患者平均年龄72岁[2],本组平均年龄60.8岁。由于SPC较少见,如当乳头状结构不明显时,缺乏此类病变诊断经验的医师,或病理医师对其病理特征认识不透彻时,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本文收集我院5例SPC病例,观察其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加以巩固,并文献复习加深对SPC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现就本病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5例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20年 1 月至2021年12月均经过影像学、手术切除、最终病理镜下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SPC的病例。5例均女性,年龄 41-75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60.8岁,有4例体检发现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入院后均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0.5-4cm,平均 1.8cm,有3例超声提示乳腺可疑恶性肿瘤,2例提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5例均由2名高年资病理医生复查阅片。

1.2 方法

1.2.1 病理检查  所有标本均先通过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经4%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组织脱水、石蜡包埋、常规切片,染色。

1.2.2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使用一抗包括 ER、PR、HER-2、CK5/6、P63、SMMHC、Syn、CgA、Ki67,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所有配套耗材均由罗氏公司提供。其中ER、PR、HER-2均设立内、外对照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 5例均女性,年龄41-75岁,平均60.8岁,有4例体检发现乳腺肿物,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

2.2 病理检查

2.2.1 大体检查 5例肿物直径0.5~4 cm,平均1.8 cm,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较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质中略软。

2.2.2 镜下特点 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形态一致、异型性较轻,部分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乳头结构不明显,实性增生的细胞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2.2.3 免疫组化结果 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5例巢内肿瘤细胞P63和SMMHC均阴性,2例巢周肌上皮部分阳性,3例巢周肌上皮阴性,见表1。

表1  5例SPC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病例

ER

PR

HER-2

CK5/6

P63

SMMHC

Syn

CgA

Ki-67

1

+

+

-

-

巢周-

巢周-

-

-

10

2

+

+

-

巢周局灶+

巢周部分+

巢周部分+

+

+

15

3

+

+

-

-

巢周-

巢周-

+

+

5

4

+

+

-

-

巢周-

巢周-

-

-

15

5

+

+

-

-

巢周部分+

巢周部分+

+

+

7

注:Ki-67用%表示

2.2.4 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结果  5例分子分型均为管腔A型,组织学分级3例II级,2例为I级,见表2。

表2  5例SPC的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

病例

分子分型

组织学分级

1

管腔A型

II级

2

管腔A型

II级

3

管腔A型

I级

4

管腔A型

II级

5

管腔A型

I级

3 讨论

实性乳头状癌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目前WHO分类中为特殊类型乳腺癌,常伴内分泌分化的导管癌,临床常表现血性溢液。其病理诊断标准为:由丰富的细胞构成膨胀性的巢团,结节状分布,细胞轻度异型性,周围肌上皮细胞常不明显,根据巢团边缘光滑或锯齿状分为原位型和浸润型;SPC免疫表型为ER、PR均应细胞核阳性,HER-2应细胞膜阴性(0或1+判读为阴性),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阳性,Syn比CgA阳性率略高、着色更强,Syn 阳性率为 34.8%~100%,CgA 阳性率为33.3%~90%,原位型和浸润型之间神经内分泌指标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并非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所有SPC中都可以表达[4],本组亦有2例 Syn、CgA 阴性,有文献报道[5]SPC中Syn、CgA阳性率约50%,易误诊。

本研究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3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符合以上SPC免疫表型的表达结果。实性乳头状癌Ki67指数较低,有文献报道219例中国人乳腺SPC,Ki67 指数为5.8%~11%,本研究5例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在上述范围内,于秋萍等[6]报道的22例SPC其Ki67平均值为6.5%,也在上述范围内。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症状鉴别方式有[7]: ①伴有普通型导管增生的乳头状瘤: 乳头状结构明显,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了一种不规则的边窗或者腔隙, CK5 /6 免疫组化会出现特征性的镶嵌样着色,神经内分泌为阴性。②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 是一种实性增生的状态充满整个腺腔,偶尔出现有胞内和胞 间黏液分泌,细胞间通常会有组织细胞浸润,但细胞 和胞核的大小,以及形状等特征也缺乏一致性。③ 小叶原位癌: 在累及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中,增生的 细胞充满了腺泡,常常会与SPC混淆,这种癌症没有纤维血管轴心,并且细胞松散黏附。④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形状为筛孔状和实性结构,核为低级别,核分裂不常见,同时也缺少纤维血管轴心以及瘤巢周围肌上皮表达。⑤黏液癌: SPC和B型黏液癌都 有黏液存在,并且免疫表型极为相似。但是这种类型的癌症是一种浸润性癌,它并不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⑥神经内分泌癌: 典型的特征就是缺少黏液和乳头状结构。⑦囊内乳头状癌: 扩张的囊腔内可以清晰的发现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或者实性结构,囊腔周围都是增生的纤维组织,肌上皮减少,另外,细胞内部以及外部的黏液分布也有所缺乏,神经内分泌表达也不充分[8]

此外,还需把浸润型和原位型分别报出来,因为这两种类型不同,对临床下一步处理和治疗方式不同,如果是原位,单纯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其恶性呈度低、预后较好,与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预后相似,可予以局部手术切除并术后随访,无需化疗,不用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9],也可以根据免疫组化结果,适当给予内分泌治疗[10]。 如伴有普通类型的浸润性癌成分时,可按照浸润性癌的分级、分期决定手术方式及判断预后。 因此,对于实性乳头状癌,应该取材充分,防止合并的浸润性癌的漏诊。本组5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随访8-25月均未复发。

参考文献

[1] Otsuki Y, Yamada M, Shimizu S, et al. Solid-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20 cases [J]. Pathol Int,2007,57( 7) : 421-429.

[2] 张冲冲,陈鹏飞,邱建龙等.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78 例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7):780-784.

[3] 孔源,潘婷婷,马晓鹏.27 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安徽医学,2018,39(7):781-786.

[4] Maluf H M,Koemer F C.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form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with 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mucinous carcinoma[J]. Am J Surg Pathol,1995,19( 11) : 1237 - 1244.

[5] Saremian J,Rosa M.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path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distinct breast tumor[J]. Arch PatholLab Med,2012,136( 10) : 1308 - 1311.

[6] 于秋萍,齐亚飞.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22 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130-137.

[7] Li HB,Xu YM,Yu JJ. Diagnostic puzzle of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 case report with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J].South Med J,2010,103( 6) : 563-566.

[8] 刘 杰,李 葱,高 英.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 14) : 2601-2604.

[9] 李文武,鲍传裕,李元明指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 IL-10 水平的影响 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12(7):774-779.

[10] 胡秋月,何孙跃,鹿瑶,等.抗性糊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 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 AMPK 通路的影响[J].中华内分 泌代谢杂志,2020,36(2):139-144.

通信作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