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席军

榆林市第二医院普外三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6)患者进行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研究组(n=34)患者进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相较于常规切开引流术而言,其疗效更可靠,患者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并发症更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常规切开引流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肛周脓肿属于肛周的一种急性感染,典型的症状是肛周疼痛,伴有发热。按照肛管括约肌以及肛提肌为界,将肛周脓肿分为高位脓肿和低位脓肿[1]。高位脓肿主要是骨盆直肠间隙的脓肿以及直肠后间隙的脓肿,病人疼痛的症状比较轻微,但是感染的症状比较重,容易出现寒战、乏力,需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治疗,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疗效良好,但是患者术后疼痛较为严重,切口愈合较慢,并发症较多,导致患者术后的康复周期较长,不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2]。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则通过一期手术进行一次性的根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疾病的尽早转归。基于此,本次研究就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72例,主要探讨了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等分为各36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5.14±4.87)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5.52±4.72)岁。两组患者基础性的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麻醉后取截石体位,于患者脓肿波动明显位置做切口,逐层切口后分离扩大切口,切开脓腔两侧行对口引流,对于深层脓肿可采用注射器抽吸,在切开脓腔,然后将脓腔清洗消毒,最后采用碘伏纱布引流。研究组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麻醉后取截石体位,利用影像学技术探查脓腔内外口位置数量走向等,再于内口做一2.5cm放射状切口,探针从切口探入并从内口探出,切开主管道,并于球状探针尾部系一橡皮筋,从内口拉出至肛外,再将橡皮筋收紧并打结,最后在脓腔、肛管内塞放凡士林纱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切口感染、肛瘘、肛门失禁、出血)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

组别

例数

术后VAS评分(分)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6

3.12±0.38

27.53±2.48

19.26±2.05

研究组

36

2.07±0.24

20.26±1.85

13.53±1.74

t

-

14.0173

14.0982

12.7860

p

-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肛瘘

肛门失禁

出血

并发症率

对照组

36

3(8.33)

2(5.56)

1(2.78)

2(5.56)

8(22.22)

研究组

36

1(2.78)

0(0.00)

0(0.00)

1(2.78)

2(5.56)

X2

-

-

-

-

-

4.1806

p

-

-

-

-

-

0.0409

  1. 讨论

高位肛周脓肿主要是指位置较高的肛周脓肿,指的是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少见的高位期间脓肿等[3]。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肠道细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本病的治疗没有太多选择,方法只有手术,且越早越好,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治愈[4]。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主要利用橡皮筋结扎线的机械收缩原理,产生收缩力,将管道缓慢分开,阻止断端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还可预防肛管直肠环的突然断性裂回缩,而造成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同时现阶段通过橡皮筋替代丝线还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相较于常规切开引流术而言,其疗效更可靠,患者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并发症更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炎俊,莫健文,陈少娴.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85-86.

[2]李耀宗.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2):164-165.             

[3]门孝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85-86.

[4]李金元.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8):1184-1186.

[5]张波,王海云.采用浅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18,48(6):6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