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8
/ 2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李金鸿1

(1.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农业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的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当前三产融合发展遇到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政策推广体系、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培养力度、改善农村空心化的对策,助力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

关键词: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黑龙江省

一、引言

推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最早在201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到2022年我国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贯彻落实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产业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延伸产业链长度,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该理论也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本身具备土地、水资源和地理环境等优质的农业发展的条件,如果能够将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系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黑龙江地区农业发展情况。通过将黑龙江省三次产业贡献率和我国三次产业贡献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第一产业贡献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9.7%。黑龙江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只依靠单一发展第一产业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提升二三产业在农户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1]

二、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现实困境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便于为农户创造最大收益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2]。根据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以发现,黑龙江省所处的东北地区在道路建设、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建设、卫生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普遍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现阶段黑龙江省大多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健全,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2.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确保政策的落实力度能够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政策的推进一定要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符合当地的地方特征[3]。比如在农村宅基地建设方面,可以允许在遵守地方政府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前提下,给予农民更大的自主选择权。通过进一步的政策落实,使得农户享受到其中的效益。目前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落实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

3.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不足

我国目前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他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4]。我国新型农民培育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培育对象来源后续动力不足和制度安排不健全。在培育对象来源后续动力不足方面,现如今农民的职业吸引力不足,农业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农业老龄化问题加剧,这使得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面临严重短缺。在培育制度安排不健全方面,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应该尽力避免重形式轻落实的情况。培训内容应当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对接,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真实需求。

4.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

首先是农村空间形态空心化,劳动力向城镇中的流动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居住地的住宅空置、坍塌逐渐演化成空心村,并不适合农村产业的发展。其二是农村人口空心化,过多的劳动力涌向了农村周边的城镇,村中缺少适龄人群。其三是农村服务空心化,农村劳动力的过分外流所形成的留守在村落的“三留人群”的社会救助服务严重缺失,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和养老保障设施十分缺乏。所以我国黑龙江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应该重点解决空心化问题。

三、黑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切合实际的制定相关规划。制定规划的相关部门应当有全局意识,了解农村地区发展普遍缺乏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进一步建设,满足农村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国家应当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帮助农村地区提升道路设施、通讯设施、现代农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通过加强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由此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健全农业政策推广体系

农业推广阶段应当结合地区优势以及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新型农业技术与政策试验基地,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为农民展示新型农业技术,宣传农业政策,由此也能够提升农户的接受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新型科技与政策的宣传,可以通过在村镇进行巡回演讲以及发放传单的方式,确保政策的宣传力度[6]。农村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吸纳更多的有投身农业工作意向的人才,扩充基层农业推广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培训机构或者进行实地考核的方式,对农村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工作经验

[7]

3.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培养力度

打造一个循序渐进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根据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发展的需求,设计一套有层次的培训系统。另外可以建立农业发展紧缺型人才的专项培训机构,用于培养农业发展所需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整合产学研,做到三位一体发展,将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农业企业、农业市场、农户这几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专业知识的帮扶指导,进而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渡过农业经营初期遇到的困难。

4.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

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一方面可以对废弃宅基地和空心村等闲置土地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建设村中企业,使企业能够在农村逐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针对农村主要劳动力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定期进行产业融合的知识宣讲,将产业融合的精准扶贫方法一步步渗透到贫困地区的村民心中,为产业融合打下群众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空间形态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公共服务空心化问题。

四、结论

总之,为帮助解决黑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遇到的困境,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培训新型农民、合理规划宅基地改善空心化等多角度入手,助力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战略与决策.2016(04).

[2]马胜国.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商讯,2021(07).

[3]李志勇.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政策落实落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N]. 经济参考报,2021(001).

[4]袁平,方怡静.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09).

[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01).

[6]李艳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

[7]王正方,王育红,周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