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导入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新城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30
/ 3

人口导入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新城可持续发展研究

柴凝 ,彭舟浩 ,钟飘洋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以新城开发及人口迁移理论为基础,对长株潭16座新城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经济社会指标构建新城人口导入潜力评价模型,分析各新城人口导入能力;对新城居民展开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居民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从人口导入视角探索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城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人口导入;新城;可持续发展;长株潭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跃发展,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病”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城市规划重点逐渐转向新城开发。学界对TOD开发模式研究较为活跃,认为其在解决中心城区拥堵、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城市土地紧凑利用,吸引人口与产业集聚[1-2],因此,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新城开发。近十年来,我国部分新城出现了高空置率现象,媒体形象地称之为“鬼城”。如果该问题不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新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新城人口导入问题,发现人口与产业是决定新城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影响人口向特定空间迁移的因素[3-4]。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其经济社会发展对全国各大城市具有一定示范作用。本文从人口导入视角出发,对长株潭城市群16座新城(见图1注释)的人口导入潜力及人口导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长株潭城市群新城可持续发展路径。

2.长株潭新城人口导入潜力分析

新城开发初期的核心工作是基础设施建设,以为产业发展和人口迁入做准备。判断新城是否具备人口导入能力,应以某段时期新城的各项指标变化为依据[5]。根据长株潭16座新城实际发展状况,以湖南省2017-2021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部门数据和个别测定数据,构建22个量化指标,包括人口数量变化、既有面积变化、GDP增长率变化、人均年收入变化、商品房均价变化、商品房租金变化、CPI变化、PPI变化、房地产占国民经济比重变化、建筑密度变化、容积率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变化、人均公路面积变化、绿地覆盖率变化、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变化、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变化、千人拥有商业饮食网店数变化、千人拥有藏书数变化、千人拥有中小学数变化、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变化、“鬼城”指数变化以及住房空置率变化等。长株潭各新城人口导入潜力的值,以8座代表性鬼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威海南海新区、周口东新区、茂名滨海新区、张掖滨河新区、滁州南谯新城、承德高新区、宜昌新区)的22个指标平均值为参照,计算方法详见公式(1)和(2)。

长株潭16座新城人口导入潜力指标测算结果详见图1:长沙高新、长沙金洲、株洲云龙、长沙暮云、株洲天元等新城具备较好的人口导入能力;益阳高新、常德德山、株洲清水塘、湘潭九华的人口导入潜力指数为正值,但导入能力偏弱;湘潭昭山、湘潭易家湾、湘潭易俗河、岳阳湘阴、岳阳汨罗、岳阳经开以及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城的人口导入潜力指数为负,表明人口导入能力薄弱,现有常住人口面临流失风险。

  

图1.长株潭16座新城人口导入潜力比较

注释:A=长沙高新新城;B=长沙金洲新城;C=益阳高新新城;D=常德德山新城;E=株洲云龙新城;F=株洲清水塘新城;G=长沙暮云新城;H=湘潭昭山新城;I=湘潭易家湾新城;J=湘潭九华新城;K=株洲天元新城;L=湘潭易俗河新城;M=岳阳湘阴新城;N=岳阳汨罗新城;O=岳阳经开区新城;P=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城

3.长株潭新城人口导入影响因素分析

3.1新城居民问卷调查

居民迁入意向是影响长株潭16座新城人口导入潜力差异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新城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可挖掘新城人口导入的影响因素。问卷总计32个问题,调查内容包括所居住新城、本地定居情况、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结构、从事行业、原居住地属性、户籍情况、月均收入、月均支出、住房均价、购房支付能力、健康状况、房屋来源、所购住房属性、住房使用性质、购房目的、住房类型、本地名下房产数量、房价变化、居住面积变化、月收入变化、月支出变化、主要出行方式、日通勤时间变化、前往最近交通站点所需时间、社会归属感变化、社会参与度变化、生活满意度变化、幸福感变化等。

课题组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分批对长株潭16座新城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49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955名受访者的居住地覆盖了16座新城,受访人数最多的是岳阳汨罗新城市(79人),最少的是株洲清水塘新城(42人);未定居且无定居意向的受访者占据总人数的38.43%,未定居但有定居意向受访者占33.72%,已定居受访者占27.85%,总体定居意向较弱。

3.2 分析模型

研究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中的32个指标变量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公式(3)(4)(5)),以探索新城人口导入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wps5313

 (3)

wps5333

(4)

wps5334

(5)

J= 1,2,3…, J (参照值)    j=1,2,3…, j (观察值)   xk=x1, x2,…(自变量)

αj:观测项 j的常数      βjk= βj1, βj2, …. (自变量系数)

3.3 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通过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比对分析,该模型的P值小于0.05,AICBIC值经多次检验比对结果最低,模型有效且最优,模型构建有意义,该最优模型的自变量经筛选后详见表2。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y一共有3项(未定居且无定居意向、未定居但有定居意向、已定居),以“未定居且无定居意向”作为参照对比项,因而得出2个公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婚姻状况”对居民定居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已婚者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未定居但有意向”的转变概率是未婚者的2.334倍(z=4.281,p=0.000<0.01, OR=2.334),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是未婚者的3.643倍(z=6.073,p=0.000<0.01,OR=3.643)。

“家庭结构”对居民定居意向有显著反向影响,即:家庭结构由“独居”向“与父母同住”“夫妻二人”“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三世同堂”的家庭结构每转变一个层级,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便降低0.913倍(z=-2.143,p=0.032<0.05,OR=0.913),表明居民家庭结构越简单,定居新城的意愿越强烈。

“户籍情况”对居民定居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户籍居民由“未定居且无定居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是农村户籍居民的1.524倍(z=2.316,p=0.021<0.05,OR=1.524),表明城市户籍人口在迁入新城后享有的各项保障较农村户籍人口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可能影响了居民在新城的定居意愿。

“迁入后月收入变化”对居民定居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迁入后月收入由“减少”向“不变”“增加”每转变一个层级,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增加1.928倍(z=3.877,p=0.000<0.01,OR=1.928)。可见,迁入后居民月收入增加可提升其定居意愿。

“通勤时间变化”对居民定居意向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即:通勤时间由“变短”向“不变”“变长”每增加一个层级,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减少0.831倍(z=-2.295,p=0.022<0.05,OR=0.831),表明迁入后通勤时间越短,定居意向越强烈。

“迁入前后生活满意度变化”对居民的定居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迁入后生活满意度由“减弱”向“不变”“增强”每提高一个层级,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未定居但有意向”的转变概率增加1.703倍(z=2.800,p=0.005<0.01,OR=1.703),而由“未定居且无意向”向“已定居”的转变概率增加1.537倍(z=2.092,p=0.036<0.05,OR=1.537)。可见,迁入后的生活满意度对定居意向起决定性的作用。

表1.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

表2.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人口导入视角下新城可持续发展路径

长株潭城市群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与人口增长,新城建成后是否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定居,是关乎新城可持续发展的要因[6]。而合理的空间规划、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以及产业良性发展,是决定新城是否具备吸引人口集聚能力的前提条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诸多影响居民定居意向的因素中,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户籍情况、月支出变化、通勤时间变化、生活满意度变化等6个影响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在确保新城合理的空间规划、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以及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应着重从这6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改变影响因子来增加居民定居概率,进而提升长株潭城市群新城人口导入能力,以促进新城可持续发展。

第一,优化新城空间结构,释放存量土地,打造生产、生活、生态集聚空间。通过调研发现,新城人口导入潜力薄弱的新城有以下3个共性:一是新城空间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土地存量较多,致使空间利用率较低;三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聚度底。上述三点将直接影响新城人口导入能力,应着力构建主次有序、层级分明、结构清晰的新城空间,将土地存量空间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转化,打造集聚度高、相互嵌入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提升人口虹吸效应。

第二,提升新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进居民生活便利性。较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保障居民生活便利性的重要条件,新城应结合自身产业和居住空间结构与布局,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以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提升新城居民人均效用水平,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新城。

第三,以各新城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附加价值高的新兴产业,以强化新城人才集聚能力。新城未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兴旺与人才支撑,应以既有主导产业为基础,遵循经济集聚原则与规律,将文化、金融、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关联性较强的产业类型有机融入,持续为主导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第三、四产业的占比,提高产业链层级,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融入新城发展。

第四,通过政策引导来增进外来人口迁居新城的意愿,提升新城人口导入能力。根据未婚人口迁入新城意愿弱的情况,应在就业、购房等方面,对未婚人口提供一系列优待扶持及保障政策,增加该群体定居概率;基于农村户籍人群定居意愿相对薄弱的现状,在新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消除户籍制度的消极影响,在购房、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对农村户籍人群予以倾斜;基于家庭结构与定居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对多口之家结构的家庭在购房、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的倾斜,以提升其定居意愿;迁入新城后收入增加,可增加外来人口定居概率,因此应努力提供附加值较高的工作岗位,同时加大外来人口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均收入,以提升其定居意愿;基于迁入后通勤时间越长,居民定居意愿越弱的分析结果,应提高居住、产业、生活空间的集聚度,合理规划增加交通站点密度,缩短居民日常通勤时间;因较强的生活满意度可增加居民定居意愿,应综合提升新城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幸福、和谐、安康的社会氛围,提升新迁入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1. 结语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新城规划建设在疏解老城人口的同时,推动了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长株潭城市群部分新城人口导入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新城的未来发展。基于实证研究,笔者从人口导入视角,建议从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提升人口定居意愿的相关政策等方面入手,强化长株潭城市群新城人口导入能力,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学锋. 轨道交通主导下的新城 TOD 开发路径研究[J].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21.

[2]于洋, 周睿, 吴冰瑕. TOD 导向下地铁站域商业空间演变与优化路径[J]. 规划师, 2022, 4: 107-114.

[3]李志平, 陈群民. 上海市新城人口导入对策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21(8): 78-81.

[4]施建刚, 刘江升. 城市管理中的顾客导向与人口导入——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7(6): 34-39.

[5]徐利权,万艳华,周均清,袁磊.基于“圈层分异”的武汉城市圈新城发展实效评估[J].城市规划,2018,42(12):17-24+42.

[6]柴凝,王雪,卢施聪.长株潭城市群新城人口导入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08):40-44.

【基金支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人口导入视角下“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研究(17YBA165)

作者简介:

1.柴凝,男,1985年10月生,辽宁开原人,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更新、韧性社区、环境行为;

2.彭舟浩,男,1997年06月生,湖南株洲人,建筑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乡人居环境规划;

3.钟飘洋,女,2000年11月生,湖南醴陵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