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2

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的探讨

徐桐林1,王正玮2

1.身份证号码:2101121983070610322.身份证号码:321281198710053539

摘要:港口作为多种贸易的接口,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港口集疏运通道作为港口与广大腹地紧密联系的主要通道,是提高港口辐射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和综合运输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公路作为最基础的集疏运方式,在港口集疏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集装箱、件杂货等货类运输中发挥主体作用。据统计,在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公路占比超过 80%。在港口经济持续发展形势推动下,公路集疏运通道尤其是高速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和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凸显。

关键词: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

引言

港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和港口急剧扩张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集疏港交通量,给集疏港公路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因此,研究集疏港公路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准确预测集疏港公路项目的交通量显得尤为必要。它既可以为集疏港公路项目的改扩建和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可以通过改善集疏运条件,为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1港口高速公路集疏运通道总体特征

港口高速公路集疏运通道由北向南纵向贯穿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全国最先发展起来的,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经济圈,紧密串联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10个沿海省市,衔接天津港、唐山港、上海港等37个沿海港口。作为我国主要的纵向沿海运输通道,港口高速公路集疏运通道总体呈现以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两条骨架通道作为支撑,以G1, G18, G20, G30, G40, G65, G75, G76, G9211等国家级高速公路及各省级高速公路的全线或部分线路作为辅助通道的整体构架,涉及国家级高速31条,省级高速若干,主要高速公路收费站点86个。据近两年数据显示,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东南、西南沿海港口群区域等构成的东部沿海通道区域是腹地与国际经济文化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集中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所有的全球性城市,是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总体来看,与全国高速公路运行情况相比,港口高速公路运行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断面交通量突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作为服务于港口运输功能的重要纽带,总体交通量大,运输需求较大。二是货车占比高。港口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日均货车流量达到10.02万辆,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依托沿海港口经济快速发展,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完成量均稳步增长,沿海高速公路货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三是重型货车占比高。港口高速公路六轴以上货车如港口集疏运车型拖挂车、大货车占货车流量的近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个百分点,环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与港口货物、外贸、集装箱等吞吐量增长趋势相一致,增速平稳。由此客观反映了港口高速公路承担港口货物集疏运的比重正逐步加大,且正朝着重载化、专业化方向持续发展。

2港口集散交通量的发展特点

2.1强派生性

指集疏港交通量主要由港口吞吐量派生而产生的货运交通量和客运服务交通量组成部分。项目还承担紧临港口的临港工业区或物流园区的客货运交通量。交通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港口吞吐量、临港工业区或物流园区的规模等。  

2.2源头性

因大多数港口均处于区域边缘,有一面或多面临水,因此集疏港交通量一般为源头性交通量,即交通的起点或终点至少有一个位于港口所在地。很少或基本不承担过境交通量,主要为出入港交通量。另外由于港口属于交通高发点,交通产生吸引密度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减小干扰,提高集疏港公路的运输效率,规划中也常常尽量避免过境线横穿港区,以免将过境交通引入港区。

2.3重大型性

进出港口的车辆基本以大中型货车、拖挂车 和集装箱车为主,因此集疏港交通量中货车尤其是大货车的比重较大,客运交通量比例较小,主要是港口服务交通量和报关服务交通量等。一般为集疏港货运交通量的 10% ~30%左右。

2.4强不均匀性

为节省港口的存放保管费,减少港口存放时间,集疏港交通量的进出港时间受港口航线班次影响很大。尤其是港口周边核心腹地区域的进出港交通量,一般在航班的当天或前一天进出港口。因此在航线班次多的当天或前一两天进出港交通量会明显增大,航线班次较少的当天或前一两天的进出港交通量会明显减少。

3我国当前港口集疏运现状

我国当前港口集疏运还没有形成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协调体系格局。铁路运输时常受限、港区铁路设计通 过能力不高,公路运输受城市交通制约港口货物通过内河,集疏运的总量较小等现状迫切需要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 设。建议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加快铁路改造;争取空港口岸开放;加大对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等。上海市可作为我国港口城市的代表。下面以上海为例进行相关介绍。 上海港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是东北亚地区集装箱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外高桥港区已拥有16个大型集装箱泊 位和4个支线集装箱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 TEU;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了800万 TEU。 然而,上海港的“水水中转”量比例仍然不大,是其发展成枢纽港的不足,所以,推进“水水中转”业务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而且在推进过程中也能集聚航运服务业。 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展迅速,然而也面临着各种外界及自身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上海港的集疏运条 件现在还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港口业务需要及仓储和道路运输的需求。对此,相关专家提出,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以完善两大体系为中心,重点完成六项任务:加快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区域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水水中转”、海铁 联运及内河集装箱运输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充分运用保税 港区等政策优势,加快口岸软环境建设;集聚航运要素建 立和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运输体系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4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优化

4.1加大铁路、水路对公路集疏运的协调

公路集疏运只是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想要有效的提高集疏运系统的效率,需要加强公路、水路和铁路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合理的配置这三种集疏运方式的比例。发挥各个集疏运方式的优势,积极的发展水路、公路、铁路的支线,以保证运输的效率,同时也是加快港口多方式联合运输的发展。

4.2要不断的扩大港口公路的运输能力

当前,公路运输在港口集疏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大多数集装箱的集疏运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这个状态基本不会发生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即使铁路和水路的运输会不断发展扩大,但是公路运输是主要的港口集疏运方式,这个不会改变。因此,当前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解决港口运输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扩大公路集疏运系统的运输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港口货物的吞吐量和吞吐能力,也是保证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手段。

4.3加强内河和铁路运输,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

当前的集装箱运输对城市道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大内河运输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内河港口的功能,要不断的完善港口货物的装卸设备,提高装卸的能力。另外,也要加强铁路运输的发展,比如,可以采取双层集装箱的运输方式,来缓解运输紧张的局面,也是对公路运输压力的缓解。还可以建立集装箱的中转站,通过公路和铁路的配合,形成一个运输的网络,完成集装箱的运输,提高集疏运的能力,保证港口的货物能够及时的疏散。

结语

港口集疏运通道尤其是高速公路通道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但仍需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对港口运输的疏散能力,做到公、铁、水等多种运输的高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沛,穆东,苏捷.区域港口集疏运系统资源整合的动力学机理[J].系统管理学报,2015,03:444- 451+462.

[2] 赵广华,黄冬“. 一带一路”战略下浙江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优化[J].物流技术,2015,17:15- 18+35.

[3] 江志娟,刘丰果.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7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