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何国花

身份证号码:450703198607272721

摘要:近年来,城乡规划设计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规划人员要以目前我国发展政策作为依据,结合区域城乡发展需求,城乡空间特点进行综合规划设计。本文就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措施

城市与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二元体结构,而且城市与乡村也是人们生活、发展必须依赖的载体。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消除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不再是空洞的基建设计,也不是单纯的房建规划,它要求设计规划人员根据当地发展状态、未来发展需求、乡村文化特点、空间建设余量等要素特点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为乡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裕提供强大推动力,同时也为城乡发展二元矛盾的消除提供可行路径。

1、城乡规划工作中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作用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这是我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也为各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我国城乡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过于关注城市建设,而对于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我国乡村建设严重落后于城市,这更拉大了城乡差距,形成了强大的城市虹吸效应,导致乡村的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给乡村建设增加了阻碍。美丽乡村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当前的城乡状况,美丽乡村不仅要景美,还要保证乡村生活美、经济美。美丽乡村规划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发展战略要求,对乡村生态、空间、基础设施、人文精神等要素进行科学地、系统性地规划,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提供助推力。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根据新时期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经验分析,其中根据共性与特殊性预设了三大原则:第一,在美丽乡村规划中,需要在规划水平方面使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处于同等地位,换句话讲,要平等对待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现代城市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比如在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方面要平等对待。第二,在美丽乡村规划中,需要在统筹兼顾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发展背景下,积极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包括以自然要素为主导的因地制宜原则、以生产要素为主导的因地制宜原则,以及以文化要素为主导的因地制宜原则。第三,在美丽乡村规划中,既要表现出其共性,也要满足其特殊性需求。但是,并不是说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进行规划设计,而是要在共性要素中,挖掘符合美丽乡村规划的特殊性需求,并使其中的特殊性需求延伸出一定的生产效率,如农民艺术要素的挖掘在现阶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就十分突出。所以,要坚持平等原则,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原则,统筹兼顾贯彻体系化操作原则,如农民艺术产业化发展运营就是比较典型的体系化操作原则的具体表现。

3、乡村发展现存问题

3.1不被重视的历史遗迹

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岁月长河中,不少文化得以积淀传承。有的以精神文明的方式传播下来,还有一些则通过物质文化的方式得以延续。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各地人不论在精神面貌还是物质基础上都有着不同之处。然而,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员在进行乡村规划时,难免会存在轻视或忽视传统文化的行为,在进行拆除和重建的过程中,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人们精神象征的文化建筑拆除处理。这些建筑,有可能是祠堂,有可能是寺庙,还有可能是遗迹。这些建筑的存在,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精神的支撑,也是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历史建筑,每一位所见之人都可以在其中感受其传递的能量,探索前人的足迹。

3.2格式化的建设路径

在乡村建设的步伐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有一些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形式上他们完全没有对自己所处的地势和地形进行勘察并加以利用,反而盲目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不加改动地套用到自己身上。首先,这样的做法不利于乡村建设的良好开展。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不因地制宜,面对不一样的乡村状况,采用一样的治理办法,很有可能使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步骤的不适当,从而出现超出意料之外的结果,远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其次,采用这样的做法不利于突出本地区特色,不利于旅游业等其他附属产业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经济的发展很容易束缚于传统行业中,在社会飞速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去选择新的发展道路,从而导致发展长期不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3不完善的建设途径

在建设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一些由于建设途径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所谓建设途径不完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是组织者前瞻性目光缺失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员在进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乡村建设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备选方案或良好的解决办法通通纳入其考虑范围。一旦考虑不全面,就会出现发展建设做到一半却无从下手只得半途放弃的问题。乡村建设的道路要有始有终。一旦建设路径不完善,项目实施到一半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却没有在最开始时考虑良好的解决途径乃至备选方案,就很有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推翻重建。然而一个项目的推翻重建,浪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每一位参与者渴望带动自己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力与心力。

4、城乡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4.1城乡规划设计开展人文主义建设

一般来说,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人文主义元素,所以,城乡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人文主义建设,确保乡民的最大化利益,实现乡民凝聚力的增强,进而投入到城乡建设实践中去。另外,城乡规划设计应该融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例如组建旅游活动等,该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的文化特色,乡村也能借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与建设的双赢,达到人文主义建设目标。

4.2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规划

对于乡村布局规划来说,其必须具备科学性,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两个:首先,乡村布局规划应该以乡村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掌握村民的生活习惯,了解村民的文化习俗,随后开展有效的空间规划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后续的经济提升打好基础;其次,乡村布局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切实实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得到合理建设。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担任着质量监督的角色,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

4.3实施有效的乡村文化保护策略

地域面积广阔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其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最为难得,需要做到顺利传承。所以,乡村布局规划工作不得任意实施,尤其是对地域文化开展保护策略。初步研究发现,乡村拥有着无尽的文化遗产,在开展乡村布局规划工作时,需要最大化维持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文化的特色,鼓励更多人去继承文化遗产,去创建美好乡村。

4.4大力开展乡村的设施建设

要想实施乡村布局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来说,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足,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众多,鉴于此,地区政府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过硬的乡村环境。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并考虑当地的环境属性,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维持乡村原貌。只有完善了乡村设施建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丽乡村。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建设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地区都会有每个地区的发展特色与不同的前进方向。这也就意味着,完全的借鉴是行不通的。面对党中央的号召,面对无数人的幸福与希望,不论是设计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积极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进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付出,会让更多的人收获幸福,从而实现祖国经济大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静.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101-102.

[2]刘宇霞,周娅,杨旭芳.探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居舍,2020(10):5.

[3]黄磊.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12.

[4]蒋晶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9(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