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不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李明霞,王进刚,孙志忠

山东聊城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是监测跨省和季节性粮食安全。这改善了国家和有关政府对玉米储存的安全控制。对于干玉米来说,尽管一定数量的水的干燥有助于玉米的保存和运输,但由于气候、养护和运输,农民的家庭储存以及玉米的购买和运输可能会导致玉米的第二波或破碎,因此需要加强检测。基于此,本文章对不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不同含水量玉米;储存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引言

高含水量玉米必须在收获后储存,最基本的要求是干燥、饱满和清洁。中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国,多年来一直努力实现玉米的科学种植和储存合理化,防止夏季高含水量玉米退化的措施逐年完善,在不同的储存环境和类别中存在着利弊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判断和总结,以便找到有效控制夏季玉米高湿度的最佳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食品、医药、食品的重要原料之一,东北地区是优质玉米栽培区,玉米产量高,质量好。因此,玉米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储备品种之一,尤其是在北方。长期以来,如何确保玉米原品质在贮藏过程中保持不变一直是各方专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事实上,由于玉米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活性以及保存期内感染的各种霉菌,其品质和品质随时间而变化,其内在品质和品质恶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延缓这种变化,减少保存期内的品质恶化是。

二、玉米储存品质影响因素

(一)标准的判定和分等

国产玉米的主要来源是当季玉米和仓库玉米。不管来源如何,如果能作为饲料原料,应该根据玉米水分、脂肪酸值、重量、颗粒不全、杂质率指标等标准来确定和划分。饲料玉米需要高质量,而贮藏过程中玉米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饲料供应的玉米质量指数应高于食品工业和饲料生产加工标准,以防止贮藏过程中的毒素增加和减少使用价值。例如,食品工业用GB/T20570-2015玉米贮藏品质测定规则规定,玉米脂肪酸值(kosh - 1 mg - 1100 g - 1)必须储存,喂猪用玉米脂肪酸值(kosh - 1 mg - 1100 g - 1)不得超过60。储粮必须严格控制储粮毒素的含量。

(二)入库环节的温度控制

高含水量玉米的湿度和温度应在贮存初期进行试验,贮存后应注意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这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试验。当新的玉米储备在夏季到来时,将根据有关的国家粮食储备规则进行湿度控制。夏季平均气温高,湿度大,建议通风湿度高,实时监测高湿度玉米,避免水分不均。当新的玉米贮藏室冬季温度较低时,应使用轴流式通风机对整个筒仓进行通风降温,准确控制水分流失,巩固食品质量。

三、不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

(一)烘干玉米的营养成分破坏

玉米的干燥——即使在干燥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的营养,而且在获取和储存干燥的玉米时仍可能对这些营养产生不利影响。淀粉是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可以随着玉米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往往高于玉米淀粉的承受能力,导致其原糖和营养价值下降。干燥玉米的购买并非总是在干燥后立即获得,玉米长期存放在农民家中。在此期间,农民储存玉米也可能导致玉米营养损失。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存需要一定数量的水,但玉米储存时间越长,水分蒸发越大,玉米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二)储存控制

储备量高的玉米是一种半生态生态系统,水、温度和湿度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增加玉米的呼吸,从而加快玉米养分的流失同时降低仓库的室内温度以保证温度的稳定,仓库顶部可以设置隔热层以防止直接太阳辐射引起的辐射加热。氧气也是加速玉米种子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利用现代技术减少仓库中的氧气含量,并隔离空气,以防止玉米因其呼吸作用而退化。

(三)把好入库质量关

要求现场贮存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商业质量,严格控制玉米贮存质量,坚决杜绝人类食品、高湿度食品、昆虫食品贮存。控制贮存玉米的湿度,妥善清洗杂质。在湿度控制方面,实行双重控制,即检查员进行初步检查和中间样品检查,维修人员随时检查贮存场所,发现返厂在清洁杂质方面,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有效的清洁筛子;二是利用接头处的落差,用风扇去除轻微杂质;三是仓库有固定人员及时清理食品跌落点自动形成的杂质区;第四,是时候改变落点,减少自动分类的影响了。

(四)严格控制玉米体内水分

玉米收获初期水分含量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和干燥后逐渐减少。到10月中旬,也就是说,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水的含量必须减少到14%以下,14%处于安全的湿度范围内,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天。玉米水分含量过高的话,室内含有各种酶,酶代谢呼吸,低温有冻疮,这种种子无法生长,对玉米高产有重大影响。

(五)加强仓储管理

1.坚持定期检查。仓库玉米干燥后,应根据储存容量和库存量设置控制和温度设施,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有关主管报告,迅速找到原因,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处理和预防。2.仓库必须防水。干燥后,储存在店里的玉米在湿接触时具有很强的吸湿能力,会很快变暖或者变湿,从而降低食物的质量。因此,必须在严格遵守防潮措施标准的情况下,妥善实施防潮和防渗漏措施,定期检查店铺的复盖面、门窗,避免因雨雪渗漏而造成食品流失。3.科学地预防昆虫和啮齿动物。在采用化学脱碳时,应注意确保药品不会污染食物,以确保今后安全使用食物。

(六)玉米入仓第一年的管理

对于新储存的玉米,仓库在仓库后清理,工作大约一周完成。11月采用节能轴流器冷却通风,使谷物平均温度降至10 ℃以下。次年4月至5月,采用大功率离心通风机对降水进行通风。必须特别注意谷物桶表面与1m之间的湿度变化。如有必要,可采用诸如翻腾、通信风洞等措施来降低较高湿度。与此同时,在高压降水中使用大功率离心通风机时,应把高含水量食品放在桩底,低含水量食品放在桩顶。次年11月,水经节能轴流通风机冷却通风,减水率可控制在0.7%至0.8%之间,轮辐平均温度可降至3℃至6℃,以确保来年的平均轮辐温度较低。

结束语

总之,玉米储存、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只有恪尽职守,勤于学习、不断摸索,才能逐步认识玉米储存的一般规律,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只有从玉米的储存以及注意事项等管理的细节入手,才能保证种子的完整性,给播种与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收获玉米之前,需要将储存玉米的仓库打扫干净,准备储存玉米种子。

参考文献

[1]边英霞.不同品质玉米储存品质变化分析及控制[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1(06):24-26.

[2]梁停停,任凤芸,刘则学.玉米不同储存期淀粉含量和结构特性的变化[J].养猪,2021(03):22-24.

[3]罗屹,黄东,武拉平.农户玉米储存损失与玉米储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06):1067-1073+1080.

[4]罗屹,苗海民,黄东,武拉平,朱俊峰.农户仓类设施采纳及其对玉米储存数量和损失的影响[J].资源科学,2020,42(09):1777-1787.

[5]郑婷婷.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