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基于OBE的《城市地理学》课程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基于OBE的《城市地理学》课程体系构建

黄鸿钰,[1]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理学》面临教学内容的改革,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城市地理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将OBE教学理念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将预期的目标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构建一个与专业素质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的课程教学结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OBE;城市地理学;课程体系

1、概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城镇化率达63.89%。现阶段,我国正在从高速发展的城镇化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对于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早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1]

城乡规划类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经济、地理、政治、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具备扎实的规划知识和综合的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模式,看重学生最终获得的能力及最终达到的目标。城市地理学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内容,以完善规划知识、支撑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本文讨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要求为核心,探讨现阶段城市地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构建与专业目标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

1.1新型城镇化内涵

传统的城镇化,理解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镇化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城市地域的空间扩张上。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均发表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均强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向导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1.1“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的转移是定义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城镇外来人口实现市民化,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2];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1.1.2“高质量”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注重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引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提高城镇高质量发展为向导,从城镇空间、区域专业分工、协同发展上,城镇发展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1.1.3“城乡融合”的城镇化

对比“城乡统筹”,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统筹更加强调政府的主导性,倾向于城市发展为主角,农村处于被动反哺的角色。城乡融合发展把城市与乡村提到平等发展的地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1.2 OBE教育模式概述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1981在美国提出来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以成果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的问题是四个方面: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取得这些成果?怎么明确学生是否掌握这些学习成果?[3]

OBE教学模式在工科教学中运用较广泛,对比传统的以课本内容为核心,工科毕业生在需达到的毕业标准中,应以掌握和运用实际的应用操作知识为重点。OBE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城市地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落后

大多数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使用教材为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等主编出版的《城市地理学》,此书于2009年出版,内容涵盖城市产生、城市化原理、城市化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城市空间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内容,书本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善,案例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书本出版时间较早,书本内容并未及时更新,无法与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地理学相关的技术、研究内容等有效衔接,无法满足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学生对城市地理学内容的掌握。此外,根据2021年9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选题的通知》中,城市地理学选材推荐为清华大学于涛方出版的《城市地理学》,但该书现阶段使用度不高。

2.2课堂教育方式较老,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城市地理学课程授课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学生是以一种被动接收教师授课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且在城市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少与城乡规划、课程设计、调研等内容结合,学生参与度比较低,因此兴趣不高。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应用要实际的项目或者案例中,学生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达不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3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地理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城镇化发展到中后期阶段的必然的发展方向,注重“人”与“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必然对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城市发展、城市化原理、城市规模等内容产生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第一驱动力。中国从改革开发以来,工业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工业的形成是导致人口聚集、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力,这个观念在长期的城市地理学教学过程中深入课堂中,让学生把工业化作为城市发展最优的动力。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导方向的,现阶段,衡量城镇化率依旧以人口占比为主,但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衡量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是多元化、多维度和多方向的,从经济发展、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人居环境、市民化等多维度的来判定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描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理学面临着课程内容的革新,以符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2.3乡村地理学课程在城市地理学课程中的缺失

在传统的城市地理学教学中,以城市地理学教材为例,教材共十三章内容,从第一张绪论到最后一章的城市问题,学习和讨论的问题都仅涉及城市的发展及问题。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点,而城市地理学中对乡村部分内容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解。

3、基于OBE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

OBE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基于OBE的核心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最终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的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能在城乡规划领域,从事城乡规划涉及、管理、咨询和研究等工作。城市地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不仅仅是理论的支撑,更是方法论的掌握。

结合OBE的理念,遵循从毕业要求出发的向下的涉及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课程体系的重构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出发。

3.1教学目标重构

城市地理学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城市从形成到职能、规模到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等,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地理相关内容,为以后从事规划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因此,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素养、学习”四个维度的目标,明确城市地理学课程对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最终达到的培养结果)的理论及技术的支撑,如下表1。

当前,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重构教学目标就要依据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环境下,引导规划专业学生关注城市地域、区域发展演化的新形势、新规律;关注在国土空间背景下,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相结合的前沿专题、热点问题,在城市规划的传统教学的学习中,增加地理学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有扎实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的城乡规划从业人员。

表1  城市地理学课程培养目标表

目标

预期学习成果

城市地理学培养目标

知识

系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能力。

掌握城市地理学相关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认识到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能力

工程技术能力: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计算机能力:CAD、ARCGIS、PS等

掌握城市规模研究的方法、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地理调研、调查的方法等

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品质

掌握城市发展的历史、历程,掌握探索城市发展社会环境的方法

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多平台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掌握城市地理学方法论。

3.2教学设计重构

OBE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的什么,从根本上转变为了能力导向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现阶段城市地理学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将新理论、新研究贯彻到教学中,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重构:

3.2.1教学方法重构

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教学成果不是只了解或知道,而是内化到内心,反应在实际实践中。因此教学方法从原来单纯的教师授课的方式扩展到案例教学、启发式、互动式、田野调查、课堂翻转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城市、乡村发展中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选取感兴趣的热点内容,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阅读文献、查询资料等线上学习,结合实际问题,选取调研调查地点,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学生在过程中,掌握调研、撰写报告、资料查询、整理的能力。例如:针对城市规模这一章节,让学生对某一具体城市进行规模分析,最终提交调研报告。

其次,采取启发式教学,应用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城市职能章节,采用Boppps教学方法,将课程设计为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五个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案例分析资料,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城市职能概念及能根据资料总结概括城市的主要职能),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最终进行汇报。通过Boppps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

第三,课堂翻转的教学方式应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会面对项目阐述、方案汇报等环节,良好表达能力是该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时间赋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撰写报告、PPT等,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

3.2.2考核方式重构

传统的城市地理学课程考核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大多从教材进行延申,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最终分数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OBE教学模式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并不局限与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强调学生成果的达成和学生的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对比。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通过教学设计的重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撰写报告、调研、汇报等环节达到的能力,引导学生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

3.2.3课程内容重构

首先,梳理教材内容及重点,合理安排章节学习时间,针对重点内容重点突破,对于与城乡规划链接度较高的章节,可以结合其他课程进行设计。其次,关注城市发展、乡村发展的热点问题,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我国城市地理特点及问题,及时补充课程内容,做到紧跟时事,关注民生,让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更密切。

4、结语

   将OBE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中,改变现有课程内容缺失、与实际实践脱节、学生主动性差、但与都不高等问题,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与预期目标结合(毕业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将来充实城乡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2-12-17).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8/c40555-19930931.html

[2] 王晓璟.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及提升途径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 2020.

[3] 陈明.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9(A3)

[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5] 李甜甜,耿莎莎,独立学院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9(22):91-92

[6] 杨晓楠,王林申,赵静,等.翻转课堂理念下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245-246.

[7] 杨高,周春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议[J].高教学刊,2020(17):126-128.

[8]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9] 曾鹏,王峤,臧鑫宇.新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及教育型[C].协同规划创新教育—2019 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论文集, 长沙,2019:29- 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基金院科研项目“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rwjss016);

作者简介:黄鸿钰(1989--),女(土家族),贵州省贵阳市,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