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环境下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稳定性及预测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现场环境下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稳定性及预测方法研究

苏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519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它促进了电力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满足了当前的发展需求。电能表是电能贸易结算的依据,也是企业经济指标考核的重要手段。因此,为适应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供电部门之间电量贸易结算,确保量值传递一致,需建立电能表检定装置用于企业内部电能表的检定。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原因及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能表;计量误差;稳定性;预测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下,数字电能计量的实现,搭载智能变电系统、智能电力网络等,对各类耗电形式实现数字化的表述及处理,且整个过程的可靠性操控特点,提高数据信息的标准程度,辅助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多元化操作,增强后期电力服务的精准性。为增强变电站的发展速率,则需在原有的发展框架之上,加设先进的技术工艺及理念,争取早日实现转型,全面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

1 电能计量系统

数字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二次转换器、交互传感器采集信息,并将信息转变为电流、电压可用的信号值,此类信号信息同步反馈到系统终端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待主系统接收到信息值时,按照当前操作环境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逻辑运算,且此类数据的表述形式可通过计算机设备完整可视化映射。其中,数字信号处理机构与中央集成系统的对接功能,可为各类数字信号搭载专用载体,即便是在大体量的数据传输下也可通过高吞吐能力,实现数据荷载与传输。此外,内部多协议同步处理,可将合并单元内的数据进行自动匹配处理,保证电能数值在累积或重构运算时,完整数据续接处理,保证各类信息的交换性。从硬件装置配备情况来讲,为满足复杂的数据交换程序,需要硬件支撑多配置驱动功能,其包含中央微处理器单元、按键、点阵液晶显示单元、存储器单元、通信接口、信号输出接口、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协议处理芯片、电源、线路、集成板、时钟以及按键等。

2 电能计量现状

第一,一些电力数据缺乏一定的精准性;第二,在电力企业的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没有建立科学和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从而无法发挥电力降耗的管理价值;第三,在电力计量技术应用过程当中,计量系统的科学水平相对偏低,无法满足技术的应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形成了相应的误差表现,从而形成了电力的消耗问题;第四,在电力计量技术应用过程当中,因为管理的水平相对较差,导致电力计量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操作要求,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应用效果,无法展现计量设备的整体价值和功能。在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计量工作中,通过一定的技术应用,实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为了优化电力计量的技术模式,要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应用和管理,从而形成自动化的管理方向。要加大对建立计量模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动化的管理形态,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3 电能表计量误差稳定性及预测方式

3.1 创建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技术价值。电力计量工作者要创建更加完善的系统管理平台,全面提升电力统计数据的精准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加强计量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计量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完成相应的电力计量工作,从而促进电力计量技术的全面应用。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全面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实现电力机电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发展。

3.2 功率检测

基于数字化实现的电能表装置在对电力组件进行电压与电流分析时,是按照内部程序算法对各类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对此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是以实时状态来呈现的,故此整个数据源并不具备可追溯的功能。除此之外,在不同处理模式下,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存在本质方面的不同,受限于功率值以及工作场景的变化,整个处理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如果作用于电能表上,极易产生数字表述不合格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实际检测期间针对不同模式设定出相对应的检测机制,例如:将数字功率源处理模式设定为静态检测,而将模拟功率源设定为动态检测,在结果呈现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运行模式,增强数据检测的合理性与精确性。

3.3 构建电力计量系统

各大电力企业要结合计量设备的应用情况,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作计划。要结合发电用电的基本情况,合理地开展数据统计,并建立更加完善的奖惩机制。根据电力计量数据的整体形态,对企业的发电量进行核对,并提供相应的补偿电量。此外,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远程控制系统相对关键,它一般分为多层管理系统。对于远程计量系统来讲,主要采用了分布式的结构模型,通过各个通信模块的电力应用,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数据统计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远程系统需要依托网络设备开展技术工作,通过数据信息的登记和采集,结合电力企业的发电情况,进行时间段的用电统计,从而实现电量的全面管理。它全面保障了终端设备的通信价值,降低了电力计算的全面消耗,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应用价值。计量误差一般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人为因素,造成严重的电力计量损耗问题,所以电力企业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促进日常设备运营的精准化,针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日常监管工作,从而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计量工作的精准性。

3.4 治理窃电行为

当前,对于在用电检查中发现的窃电行为,一般都是按照《供电营业规则》处理的,而对窃电行为的判断往往采用单一的测量方法。例如,用正常的月供和窃电的差异来判断窃电行为。以工业用电为基础,通过比较普通单位和实际用电情况,确定被盗用电的情况。这个方法有一些局限性。若窃贼故意损坏电表,就无济于事了。此外,在现阶段确定的窃电情景中,对窃电的威慑作用不大。为此,国家立法部门应根据电力公司提供的窃电行为,制定合理的判断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窃电行为进行处理,以提高反窃电的效果。电力企业应加强反窃电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宣传渠道,向电力用户宣传安全节能理念,提高用户反窃电意识,积极参与窃电举报活动,利用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等宣传渠道,向电力用户宣传安全节能理念。

4 结束语

我国国内用电企业的计量技术水平发展能力相对较差,必须要全面推进节能降耗电力计量技术的全面应用,相关工作人员要关注电力计量技术,提升电力计量操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形成自动化和数据化的发展方向,并在开展标准仪器的设备应用过程当中,全面展现节能降耗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韩桂菊.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20(17):84-85.

[2] 丁徐楠,黄小琼.电能表计量误差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60-61.

[3] 汪姣慧.分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20(02):127-129.

[4] 魏伟,唐登平,李帆,丁黎,余鹤,段圣佳.数字化电能表较电子式电能表计量及检测差异性研究[J].电测与仪表,2020,57(23):126-134.

[5] 江小昆,张文嘉.电子式电能表误差产生原因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19(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