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配合”拘留执行和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1

被执行人“配合”拘留执行和解

孙才涛

武邑法院执行局

拘留,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在执行中被经常使用,在兑现申请执行人利益、维护法律尊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执行干警早出晚归,出其不意奔袭住所、工作单位,抓捕被执行人的情景”。武邑法院却“上演”了一出法官通知被执行人来法院实施拘留,被执行人主动来法院配合拘留的一幕。

甲某与乙某合伙协议纠纷执行一案,判决乙某给付甲某欠款及利息。判决生效后,乙未按照判决书要求履行义务。甲某向武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人第一时间向乙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敦促当事人履行义务,乙某以没钱为由拒绝给付。

为更好的了解乙某现状,确定下一步执行方向,承办人传唤申请人甲某到庭了解到“甲、乙系同村一族,乙某是招来的上门女婿,平时在村子里很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同时,通过对乙某同村人的调查和村委会主任的介绍,承办人进一步了解到“乙某平时人品不坏,但是比较敏感,特别顾忌自己的面子”。

承办人认为,抓住被执行人人性弱点,用“面子”做文章是突破本案的关键。在与被执行人耐心细致电话沟通明法析理无果后,承办人明确告知乙某“鉴于你拒绝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法院要对你实施拘留,并限定你××日到武邑法院配合拘留。否则,我们将去你村里,届时你村里人将都都会知道你拒执的行为,你在村里的形象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没有实际控制被执行人的情况下,将拘留消息提前透漏给被执行人,无疑会打草惊蛇,可能导致拘留失败。这是一步“豪赌”,但事实证明,承办人“赌”对了,承办人的话,明显触动到了乙某的内心忧虑,乙某按时到法院配合拘留,在戴上手铐的一刻,乙某表示会想方设法给付甲某欠款。  

办理好拘留审批手续,承办人和法警带乙某去体检,由于乙抗检查需要验血,乙某未空腹,当天无法抽血。没有体检结果无法送拘留所,承办人在和乙某耳语几句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打开手铐让乙某回家,要求他明天空腹来医院抽血检查。

承办人的“赌注”再一次下对,乙某没有让承办人“失望”,第二天早上按时来到医院体检,顺利将血液送往石家庄检验。

等待石家庄医院验血结果需要几天时间,乙某无法送拘留所。同时考虑到正值农忙时节,承办人第三次作出“意外”决定,将乙某放回家农忙,要求乙某等体检结果出来后主动来法院“配合”拘留。

事不过三,但承办人的第三次“赌“不但赢了,还有意外收获。乙某回家后带着2万元现金来到法院,希望先行给付甲某2万元,剩下的今年9月份全部付清。最终在承办人的主持下,甲某收下2万元,甲乙双方达成执行和解。

法官心语:

执行需要和被执行人斗智斗勇。找准矛盾焦点,抓住被执行人心理,抓住被执行人心理就掌握了执行主动权。掌握了执行主动权就有了“赌”的资本,执行才敢“赌”,敢“赌”才能胜。本案之所以能够顺利执行和解,是因紧紧抓住被执行人“脸面比命重要”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明法释理,旁敲侧击的给他做思想工作。同时,时刻关注被执行人情绪波动,利用其好面子的“弱点”,直通要害,形成不配合执行就公布与众,让其脸面丢尽的法律威慑,从而促成了被执行人主动配合拘留目的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