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排液采气技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中原油田排液采气技术展望

李宗林

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排液采气技术在中原油田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就中原油田形成的主要排采技术从原理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对象的转变、生产实际需求的转变,对排液采气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建议,为勘探开发提供帮助,为排液采气技术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液采气;气田;技术展望。

1、中原油田排采技术概况

中原油田有东濮老区、普光气田、内蒙探区3大基地,其中东濮老区凝析气藏、常规砂岩气藏应用排液采气技术较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排采技术体系。普光气田主要为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受高含硫化氢、储层深等条件限制,排液采气技术发展缓慢,应用难度极大。内蒙探区以油为主,基本没有排采技术应用。

东濮凹陷储量示意图         

图1-1  东濮老区   图1-2  普光气田   图1-3  内蒙探区

2、中原油田主要排采技术

东濮老区凝析气藏和砂岩气藏从开发初期开始,发展形成了适合不同阶段的排采技术系列,主要有适合开发初期地层压力较高阶段的泡沫排液采气技术、氮举诱喷排液采气技术,适合开发中后期低压阶段的柱塞排液技术、超声旋流雾化排液技术,适合开发后期超低压阶段的多级气举排液采气技术等。

图2-1  排采工艺发展历程图

(1)泡沫排液采气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泡排剂与气井内的气水反应,生成泡沫减少流动滑脱损耗,提高油管带水能力,通过天然气流将液体排出气井外。该技术要求气井具有一定的能量,为自喷生产井或间喷生产井;需要将油管下至产层,且具备泡排剂加注通道,保持油套环空连通,无封隔器井效果更佳;从地面泵注液体泡排剂或从采气树投注固体泡排剂,操作程序简单,不需关井;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推广使用。缺点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7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适用,超出适用温度范围后,产生泡沫存在时间短暂,甚至无法产生泡沫;目前的泡排剂多数无抗油功能,因凝析油具有消泡作用,对于凝析气藏排液效果不好;有效期较短,约3-7d,需要经常投加;排液能力不强(5-20m3/d),仅适用于前期生产。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75386565\Image\C2C\E@YL)3EWN`B[CF7$(NK$1FC.jpg

图2-2  井口泵注泡排剂

(2)氮举诱喷排液采气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制氮车将高压氮气从套管环空注入井内,从油管将井内液体举升至地面。该技术利用制氮车组作为气源,机动性好,泵注压力高,可快速将井内积液排出,排液量大,主要适用于新投井、作业井排出井筒内的入井液诱喷复产。缺点是举升排液连续时间有所限制,不适于长时间连续排液。

图2-3  氮举排液示意图

(3)柱塞排液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柱塞将气水隔离,防止气体窜流、液体回落,再通过举升的气体推动柱塞至井口,从而达到排液的目的。该技术所需设备简单,能够对气井内油管进行清洁;排液制度可通过地面设定,根据气井压力、产量变化情况随时调节;钢丝作业投捞,不需动管柱作业。缺点是需气井具备自喷能力,属于弱排液技术,排液量小(5-30m3/d);因柱塞器、定位器下入在油管中,无法进行生产测试。

plug003

图2-4  柱塞气举工艺示意图

(4)超声旋流雾化排液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钢丝作业将超声旋流雾化装置下入到油管内,井下气液混合物经雾化器的喷口处喷出成雾,实现降低井内流体密度,预防积液,延长稳产期的目的。该技术的优点是不压井、不动油管作业[1],排液深度可调,不受积液介质的影响、安装管理方便,依靠气井自身能量连续排液,可有效延长气井稳产期。缺点是需要气井有一定能量自喷,对大液量井不适用。

图2-5    雾化器工作原理图       图2-6  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5)多级气举排液采气技术

多级气举排液采气技术是从环空注入高压气体,通过多级气举阀注入到油管中,降低油管内流体密度,使气井持续带液生产。该技术属于强排液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积液储层,排液量大(50-600m3/d),气井类似于自喷生产,现场管理方便。中原油田针对不同的作业环境,发展形成了闭式气举技术、射孔-气举一体化技术,研发了常压气举阀、耐高压气举阀、小直径气举阀等适合不同工况的配套工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系列,是东濮老区凝析气田、常规砂岩气主要的排液方式。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动管柱作业,目前没有抗硫工具。

E:\李宗林-工作\论文\中原油田排液采气技术展望\多级气举管柱.jpgE:\李宗林-工作\论文\中原油田排液采气技术展望\射孔气举一体化管柱.jpg

图2-7  多级气举示意图            图2-8  射孔-气举一体化管柱图

3、排采技术下步发展方向

随着勘探开发目标的转变和储气库在东濮老区的大力建设,现场对排液采气技术的需求由常规技术逐渐转变为高效、智能、高压、抗硫排采技术。

(1)高抗硫气举排液采气技术。

中原油田天然气90%以上由普光气田产出,近年来普光高含硫气藏地层压力下降迅速,水侵严重,部分气井水淹停喷,急需排液采气复产、维持带液生产。而普光气井高含硫化氢(15%)、储层深度大(5500m)、产水量大(50-200m3/d)、井口回压高(8MPa),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以往形成的常规排采技术不能适用,需要研究适合的气举排采技术,配套研发新型抗硫高压排采工具。

(2)随着数字化气田、数字化储气库的兴起,对排液采气技术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储气库井的排液采气,应重点考虑集成数字化、智能化模块,把排液与井底数据监测和实时传输融合,在排液的过程中实现压力、温度甚至流速流态的监测[2],为气田或储气库的方案研究与调整提供实时数据,随时调整排采制度,控制边底水,挖掘气田产能、提高储气库调控能力。

4、结论

(1)排液采气技术是维持气田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能发挥很好的挖潜作用。

(2)中原油田在常规气藏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排采技术系列,研发配套了系列化的排采工具。

(3)排液采气技术应随着服务对象的转变向高抗硫、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常青,陈宝金,李翠萍. 超声旋流气动雾化排液采气技术[J].《石油机械》,2008,09:132-134.

[2] 黄万书,刘 通,袁 剑. 智能决策系统与排液采气技术一体化研究[J].《油气勘探与开发》,2020,05:43-48.

作者简介:李宗林(1986-),男,山东菏泽人,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通讯地址:河南省濮阳市,457000。研究方向:采气工艺、工程技术战略规划,电话:15239345052,投稿日期:2022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