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价格监管体系,提升砂石行业经营管控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1

构建价格监管体系,提升砂石行业经营管控效能

宋江辉

焦煤集团焦作千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砂石骨料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着重介绍了构建价格监管体系,提升经营管控效能的内容。

【关键词】砂石骨料企业:价格监管

为了维护砂石行业企业经济利益、健全价格决策、监管机制,确保设备或物资采购、产品定价及售价调整阳光透明、科学合理,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效管控资产和产品收益,切实维护企业经营成果。构建价格监管体系,提升监督管控效能,强化询价机制与效果运用,落实全过程管理与责任,形成重要岗位权力制衡机制,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切实全面提高价格监管实效性,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主要内容

1.1明确监管范围:凡列入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计划批复采购的物资;由生产成本列支自行采购的物资、服务类等;产品销售价格及其他需要监管的项目。

1.2提出询价要求:各业务部室在报招标计划前,应充分开展询价工作形成预估价格,并将询价情况进行登记后报送价格办;价格办根据各业务部门上报的询价情况,按监管范围开展日常价格监管工作;价格办积极开展标的物市场询价工作,在开标时间截止前,为招标部门提供标的物价格参考建议。

1.3明确责任划分

销售部门:参与制定产品价格、调整文件;负责产品销售政策编制以及产品经销商的资格审核、推荐、考核;负责进行市场调研,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为产品价格调整提供依据。

采购部门:参与制定产品价格、调整文件;负责材料、设备、备品备件、机电修理、机电安装工程、废旧物资处置等项目的询价工作。

党群部门:参与产品价格制定、调整以及经销商的确定;负责监督检查产品价格调整的执行情况。

经营管理部门:对公司所属各类物资采购、资产处置、废旧物资处理、服务类等价格进行监管;负责各类价格信息库的建设和管理,并适时更新,定期向价格领导小组报告价格监管总体情况。负责牵头制定产品价格、调整文件;参与经销商的确定等。

其他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的物资、服务等项目的询价工作。

1.4询价要求:询价工作可以通过市场考察、网上查询、电话沟通以及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同三家及三家以上供应商充分沟通了解市场价格。

2、具体措施

2.1加强源头管控,夯实“询价基础”管理。一是强化对标管理,确保计划精确先行。持续强化日常询价工作,从源头管控,申报计划入手,结合企业近三年采购状况,开展横向、纵向、历史价格三对标,杜绝采购物资虚报计划,价格偏离当期市场,给企业降本带来不利因素。二是运用价格监督机制,提供价格信息资源。根据企业采购状况,价格监督部门密切关注采购物资价格信息,为各部门提供信息资源,便于各部门灵活运用询价机制,掌握采购价格主动权。三是强化原料、辅助材料及代储代销物资监管措施。针对原辅材料及代储代销类采购物资,价格监督部门开展动态监督,不定期对长协合同询价情况抽查,确保物资价格随行就市,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2正反两面为导向,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一是以强化考核夯实责任为支撑,通过建立招投标全过程责任清单,全面梳理更新各项管理制度,不定期组织各部室对招投标及到货验收督查督导,对查出的问题,下发整改建议书,对检查发现的管理漏洞和责任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有效杜绝经营管理中补短板与漏洞,全面提升各部门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价格监管后评价考核体系,要求各部门建立物资使用效果评价台账,不定期对各单位设备、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督导,落实物资使用去向,防止物资丢失、浪费等现象。

2.3做好“创效增量”管理。坚持创新提效为导向,充分发挥价格监管职能,从大宗原材料采购、仓库积压物资处置调剂及招标二次降价入手,做到各环节全方位监管,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2.4实行库存盘查制。严格把关计划管理,监督采购部门定期盘库存,并形成定期仓库盘查制度,列出可盘活项目,加大采购监管力度,实行库存预警考核管理,物资调剂预期目标等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全员节约意识,杜绝物资长期积压得不到利用现象。

2.5推行一头两尾监管制。即“一头”是指标段发起招标计划前管理。从源头加强管控,计划申报前坚持利库原则,做到有库存不报,能待用的不报,严把物资采购计划申报关。“两尾”是指物资验收流程和使用评价管理,一是抓好物资验收流程管理,梳理制度及验收环节,建立验收专项小组,参与验收的人员要熟悉合同条款约定,物品质量、技术要求等资料,发现不合格的物资立即采取换货或退货处理,杜绝不合格物资验收入库。二是抓好物资使用周期后评价管理,对各类在使用周期内的物资,建立后评价管理体系,便于价格监督部门充分了解物资使用寿命,梳理性价比,为采购部门后期采购选择供应商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价格监管体系,全面推进计划管理、价格监管、询价与预算、招投标等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责任落实,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漏洞防控体系,实现源头管控、过程监督、效果追溯全程监管,提高企业经营防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