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浅析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

刘培富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大量新型施工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但同时也为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了新难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施工单位既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施工技术管理方案,也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如此方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现存问题,并阐述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效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效率;优化路径

引言: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水平,建筑单位往往会在施工中展开图纸会审、技术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分为内业管理和外业管理,内业管理重在为施工人员提供规范指导,外业管理则在于完善和拓展新施工工艺与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提升资源配置水平,以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助推工程项目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贯穿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从合同签订到项目验收交付使用,施工技术管理均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支撑下,施工单位可以按预期规划完成施工任务,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进而优化成本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削减外界因素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促使各道工序高效衔接,确保各项施工作业均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最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大量新型工艺和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只有开展必要的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提升建筑工艺水平,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二、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

受企业实力、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建筑企业的软件和硬件配套连接,规模有所不同。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项目工程采取总分包模式,施工技术管理主要面向总包企业,而与分包建筑企业相脱节,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缺乏统一规则。而且,由于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不同,在实践中很难应用一套统一标准对其展开指导,导致施工单位在原料采购、技术选择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依据,增大资源浪费、工期延误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导致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甚至质量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建筑施工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够重视,很难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明确的操作规定。其二,施工单位在人员分配以及岗位设置方面缺乏周全考虑,技术岗位和人员不能做到合理匹配,不仅导致人员作用不能被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职责重复或遗漏现象,对工程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其三,部分施工单位在技术选用环节忽视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导致施工操作人员不仅难以把握技术要点,存在违规作业情况,同时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负责。其四,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制定环节,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不足,部分环节存在欠缺,难以为后期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技术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通常情况下,技术管理人员是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若人员能力不足,即便制度再完善、技术再先进,项目管理也将会混乱无序。但是,在实际项目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客观存在,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不具备专业素质,严重制约了技术管理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建筑企业若想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必须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作为一项要点,提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本领和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的路径

(一)优化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将部分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扼杀在源头,避免为建筑企业带来损失。而在优化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的探索中,一方面要从施工图纸着手,组织各部门协同参与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若图纸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指出并进行修正,避免后期因图纸失误而出现停工或返工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技术管理制度规范着手,在施工前期就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施工责任,深化人员责任意识,即便在后期施工中出现问题,可以据此进行追责。

(二)优化施工过程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是各项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主要阶段,该环节技术管理的优化,有助于推动施工进程,保障工程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以工程图纸为依据,做好技术选择、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技术应用的规范标准展开作业,避免出现因大意而引起的误操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到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环境,则技术管理人员应指导施工人员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并督促施工人员按要求佩戴防护设施,实现专业化作业。除此以外,对于在建筑施工中首次应用的新技术,技术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加强指导,保证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三)优化竣工验收技术管理

在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一种错误认知,认为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已基本成型,难以改变,没有必要开展技术管理。但事实上,在竣工验收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对整体项目的性能、质量进行审核,在该环节必须对技术管理内容进行补充,通过技术管理控制、项目合理性检验和评定等,为建筑工程项目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四)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之所以要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其核心目的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施工技术管理建立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加大施工技术管理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投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监视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系列工作可以切实落实到位,最终将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工程质量控制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五)加强项目经济成本核算

优化成本控制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职能,在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融合,加强项目经济成本核算。具体来说,技术管理人员应以工程承包合同为总体依据,参考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条件、市场情况等,控制人工费、材料费等与施工技术管理相关的费用,协同财务人员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并将施工技术管理中不合理的费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规范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现阶段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建筑企业应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施工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以施工技术管理助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殷红.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J].散装水泥,2022,(02):70-72.

[2]左臣,胡海斌.刍议新时期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0):148-149.

[3]马晓科,陈伟.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1,(06):241-242.